正文 關於內蒙古自治區太仆寺旗工業經濟發展的思考(1 / 3)

關於內蒙古自治區太仆寺旗工業經濟發展的思考

理論探索

作者:王玉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化大步向前,內蒙古自治區近些年的GDP更是突飛猛進,但長期依靠投資拉動型的工業發展模式,致使資源消耗大、環境惡化、企業後勁不足等一係列問題凸顯。太仆寺旗作為內蒙古眾多旗縣之一,其問題亦然。因此,盡快研究製定符合當地實際、具有可行性和持續性的工業經濟發展策略成為推動太仆寺旗建設發展的緊迫任務。

一、太仆寺旗工業經濟概況

(一)工業經濟指標

國家統計局對於工業統計一般隻統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以下則采取抽樣調查。所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2010年之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工業企業,2011年至今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工業企業。

2014年,太仆寺旗地區生產總值僅為45.4億元,比2009年的21.3億元增長113.1%;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15.4億元,比2009年的6.3億元增長144%。2014年工業增加值僅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4%,比2009年增加4個百分點。2014年,太仆寺旗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戶,與2009年持平;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5.7億元,比2009年的9.0億元增長185.6%;2014年太仆寺旗工業重點項目共計13項,與2009年持平;2014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9.2億元,比2009年的3.6億元增長155.6%。

(二)產業結構

太仆寺旗現已形成了農畜產品加工業、能源化工業、裝備製造業、礦產品開采加工業四大支柱產業。2014年,太仆寺旗三次產業增加值比為27:41:32,與2009年的29:35:36相比,二產所占比重明顯增大,經濟結構持續優化。2014年2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重工業12戶,輕工業13戶,但輕工業產值卻是重工業的1.74倍;製造業完成產值所占比重78.1%,遠超過其它行業;製造業中食品加工企業完成產值所占比重79.3%,也遠超其它。因此可以推斷,目前太仆寺旗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對當地工業經濟建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

(三)發展特征

雖然近5年來太仆寺旗工業經濟基礎有了很大提高,但工業化程度低、經濟總量少、勞動力密集、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粗放、產業附加值普遍偏低、管理水平落後、難以緊跟市場與時代要求等問題仍然突出。同時,太仆寺旗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緩慢也成為阻礙工業經濟發展壯大的一個瓶頸。

2014年太仆寺旗2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僅有1戶中型企業,其他均為小型。25戶中隻有1戶企業於2013年創建了電商平台,其他企業依舊以傳統方式開展業務。究其原因,一是企業重視不夠,二是缺乏信息化支持平台和相關技術人才。

二、太仆寺旗工業經濟SWOT分析

(一) 自身優勢

1.區位交通優勢。仆寺旗位於內蒙古中部錫林郭勒盟最南端,旗政府所在地距錫林郭勒盟行政中心錫林浩特市260公裏,距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320公裏,距京津冀經濟圈中心北京市350公裏,距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心城市沈陽市980公裏,是全自治區距離首都最近的旗縣。

太仆寺旗以省際大通道、207國道、308省道、錫張高速太仆寺旗段、集通、桑蘭鐵路為依托,易於形成商品集貿市場和連接京津冀與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重要樞紐及商品流動集散地。並且,太仆寺旗所屬錫林郭勒盟是連接東北與華北地區的交通樞紐,東依東北老工業基地,西承西部大開發區域,南連京津冀經濟圈,可有效接受地區輻射,促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