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看起來,自己還真的是杞人憂天,他們也才死了大約一千人,還想從長沙郡帶走兩萬人,和自己起衝突,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他對於,手下的這位幕僚上報上來的探子一時沒有及時趕回來的情報,沒有表現出來在意的意思。
這個幕僚好像還想再說些什麼,不過郡守卻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說:“好了,這件事你不用管了,你先去處理南邊那些蠻子們的事情吧。”
這個幕僚見郡守大人,根本聽不進去自己的話,也就沒有自討無趣,轉身離開了,隻是他卻是隱隱的感覺到不對勁。
在此時,蒙智軍隊的駐紮地,回到軍中的統領,把自己手下人都已調集,告訴他們接下來,有一場仗要打。
沒有誰去向手下這些士兵們解釋接下來去打誰,為什麼要打?
對於他們這些頭目來說,要打誰,為什麼打,是要清楚一些的。
但對於手下這些士兵們,隻需要他們服從命令就好。
這種方式可能有些過於強硬和不懂變通,但確實可以有效提高軍隊的執行力。
真正的讓軍隊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戰才去打仗,的確可以有效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但那種事情可能要等到幾千年後才會發生。
而現在,一絲不苟執行命令的軍隊,戰鬥力才是最強的。
士兵們對於上麵人的命令也沒有絲毫的疑惑,沒有人閑的沒事兒去詢問去打誰,為什麼打他們,他們都知道自己隻需要聽從命令就好。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時代很多人對於投降過來的降將手下的士兵都抱有一種不信任的態度。
因為投降給你的這個將領,他的命令在他的軍隊當中還是會根深蒂固,下麵的士兵不會聽從新的主帥的命令,還會聽從原來主將的命令。
所以投降過來,加入自己這方陣營的這些人,一旦反水所造成的損害,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很多人收納降將之後,反而把強將手下的兵,都暗中處理幹淨,寧可給他心,並讓他統率,也不會讓他再和原來的軍隊處來一起。
少年馮雲是少數的並不是統帥,但是卻也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去進行的是什麼樣的戰爭的人。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泄露消息他無法肯定,如果大家知道了自己要去攻打郡守府,那麼還會不會如此毫無猶豫的準備戰鬥?
按照大秦律,這種行為可以視作反叛的,剛剛組建的一支新軍,尚無什麼建樹,就先做出了一件謀反的事情,那麼這支新軍未來的命運究竟會如何,真的很難想象。
馮雲相信小將軍一定有了穩妥的解決方法,自己隻要堅決按照小將軍的命令執行下去,就一定能夠得到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結果。
像他這種成為新兵,第一次戰爭,就在看似困境當中,反敗為勝取得勝利,會自發的軍隊統帥產生一種信任感。
他不知道,其實現在的蒙智也是在試探,在試探皇帝的態度。
他想知道皇帝對他這個新軍究竟抱有多大的期待,在自己闖下了看似彌天大禍之後,得到的會是什麼樣的一種對待。
這也將關乎他未來建軍的策略,但他確實沒有想過自己這樣鬧下去之後,是否還會擁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