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一份奏疏(2 / 2)

終於有一次,沒有趙高的朝會了,大家覺得自己的好日子來了。可惜了劉公張公楊公等幾十上百個大臣,都被奸臣趙高所害,全家上下無一留存。

大臣們先走進麒麟殿,按照位次排好,彼此小聲討論著,直到看到皇帝要進來,趕緊停止了議論。

胡亥走進大殿,看到這殿中數量依舊不少的大臣,不禁感慨道,大秦還真是人才濟濟。

即使是從前一些親近趙高的大臣,如今都已經開始痛罵這奸相誤國,真是樹倒猢猻散。

胡亥不會對這些人有什麼偏見,有能力就用,沒能力就下。隻不過,如果對大秦忠心的人可以多給一次機會,這就是他的態度。至於那些曾經親近趙高的人,你有過第一次反叛,那就有第二次。所以,你隻能不犯一次錯,隻要你犯了一次錯,馬上拿下。除非你一直不犯錯,否則,早早晚晚還是要下去。

在完成了一套比較繁瑣的程序之後,終於進入到正題,胡亥知道,對於自己的考驗來了。

當例行的“有事啟奏,無事退朝”話音落下之後,“臣有本奏”的聲音不絕於耳,從眾位大臣的座位上傳出來。

由皇帝示意大太監指定一個人之後,這位大臣就走出座位,向前幾步,開始向皇帝遞上自己的奏疏。

大太監悄悄地對胡亥介紹,這位大臣的姓名和官職,胡亥對這些事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對於這些大臣的了解遠遠不如成天接觸他們告訴他們皇帝今天不上朝的劉永。

我還覺得自己現在跟個傻子一樣,即使聽到了大太監對他說了這些人,是什麼官職,他還是不知道這些人具體是幹什麼的。他熟悉的是那種三省六部製,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吏部刑部工部戶部禮部兵部,這是自隋唐以來,一直沿用下去的一個製度。

秦朝畢竟太短,它的三公九卿製度,都是後世有些強加上去為了讓它看起來比較規整。具體的官職是什麼,負責什麼,其實對於考古專業的他來說,都有點困難。

這個時候就看的出來身邊有一個大太監的重要性了,其實所謂的官職,分為的門類很少。負責祭天祭祖的,這個時候自然是必不可少,其實應該相當於後世禮部的功能。負責行政的這些,包括丞相在內,自然就是後世尚書省的功能。隻不過趙高剛剛死,現在,還沒有新設立丞相。

類比起來倒是比較容易理解,這些架構,如果把它們的名稱在自己的心裏悄悄的換一下,大體上應該是幹什麼的,也就知道了。

胡亥發現,秦始皇還真是不忌諱太監幹政這些事情,他有信心壓倒一切人。劉永對他說,包括他在內,很多個大太監都在始皇帝的默許下,大體上知道一些事情,基本的官職設立,誰上誰下,在耳濡目染之中,都能大體上了解。

秦始皇禁止後宮幹政,但是,他禁止的是後宮的這些妃子,包括皇後在內幹政,盡管他沒有皇後。但是對於這些太監,秦始皇的態度,就是不屑一顧,你們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反正也影響不了我。

他連天下人都壓得住,何況是宮裏的幾個太監,太監們在秦始皇執政期間,確實也沒有起什麼幺蛾子,並且,很多大太監甚至起了十分正麵的作用。

現在,上奏疏的是一位叫胡永念的大臣,他負責的大體上應該算在戶部的範疇,管理的是農業之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