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時光飛逝,這是一句老話,可也非常貼切的說明了時間流逝之快,反正在朱林議的回憶中,也就是轉眼之間,七年多過去。
如今他終於知道自己這輩子出生日子是大明嘉靖二十五年的正月十三,而如今是大明嘉靖三十五年,朱林議現在已經十歲了。
他所在的地方,則是明朝山東衛梁山千戶所下屬的一個匠戶村。
梁山千戶所有多少空餉和逃戶,他不清楚,隻知道匠戶村中隻有四十八戶人家,共計兩百來人口,再加上周圍的幾個軍戶村,總共大概也就兩千來人口吧。
梁山千戶所的駐地就在梁山虎頭峰上,借著山勢修建出了一個石頭堡壘。
這石堡在千戶所下轄的軍戶、匠戶口中,又被稱為“棺材堡”,還傳著一句話,“沒事莫進棺材堡,棺材堡吸血肉,輕脫皮,重丟命,有怨又恨無處申。”
不過,對於朱林議而言,這個棺材堡卻已經是他熟門熟路的地方,隔三差五的,他就會去棺材堡的廚房,偷些酒食、肉食吃吃。
而朱林議的爹,朱天棠原本並不是匠戶,卻是一個良家子,祖上據說是南方人,後因為成祖靖難之戰,舉族北遷,幾經輾轉最後落戶在了山東陽穀縣。
原本他家遷徙過來的時候,還是有些口畝田地的,但隨著土地兼並,到了朱天棠這一代,已經沒有半分田地,成了光榮的無產階級。
家中的貧苦,使得朱天棠原本的讀書科舉之路斷了念想,朱天棠參加了科舉第一步童試中的縣試、府試之後,便沒有再讀書。
為了養家糊口,朱天棠在親友的介紹下,進入了一家藥房,跟隨一位地方上的名醫學醫,之後倒也在醫道上尋到了出路,醫術青出於藍,倒是頗有造詣。
隻是後來,朱天棠遇到了朱林議這輩子的娘親,梁山千戶所匠戶村總旗王鐵匠的女兒王氏,卻做了一件讓親友都吃驚的事情。
按大明朝的王法規定,匠戶人家的女子,不能嫁給匠戶以外的男人,這是保持匠戶的編製不減少的政策。
試想原本就沒人願意嫁給匠戶,如果匠戶人家的女子又都嫁於良人,以逃脫賤籍,這樣惡性循環下去,不需幾十年,匠戶就絕種了。
國條王法之下,朱天棠居然為了愛情,甘願放棄了良家子的身份,入贅王鐵匠家,也成為了梁山千戶所的一名匠戶。
這輩子情聖老爹的行為,讓朱林議也隻能被動的就受了匠戶的身份,而如今朱天棠雖然是匠戶了,但依舊憑借他的醫術,在縣城的一家大藥鋪中坐堂行醫,倒也能賺些銀錢貼補家用。
隻是朱林議的娘親朱王氏如今已經故去,而朱天棠每日都要去縣城,幾乎無法顧家,所以朱林議是在舅舅王大木、舅娘王梅氏的照顧下長大的。
當然相伴的還有他自小已經定下的娃娃親,大他三歲的表姐王小丫。
而朱林議的外公王鐵匠也已經過世,如今他舅舅王大木,世襲了匠戶村的總旗職位,算起來也是百戶之下的官職,可惜沒有品銜,也就如一般農家村莊中村長、裏正般的職務,幫著梁山千戶所催討些錢稅之事,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