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臨高來,在這之後公公們寫自己扮演角色的同人就不再是一種自娛自樂了,而是真的變成為本身進行創作——事實上蘭度爵爺之類的,當初沒報名的同人寫手也靠著自己寫的同人拿到了元老的資格,還讓本身的主線由自己的同人來引領——這就是一個最終成型的,典型的集體創作模式:
每一個寫同人的隻要寫的好都可能被吸收到中去。除去同人之外,龍套眾在論壇上的每一個提議,每一種思路都可能被用到中去,這也讓《臨高啟明》擁有了一個極其具有開放式結局的可能。現在看來,《火球的距離》應該也是這種集體創作的產物。”
“嘛,火球的話,還是有點不同的…”蔣玉成補充道,“從討論帖上看,應該是大家先集體討論,確立一條主線,再以同人的形式往這條主線上麵填充情節吧…”
“沒錯——主線情節的話,應該是因為參與者不斷地討論,博采眾長,所以才能比較準確地推演********的走向…”琪道,“當然,這類作品一般情況下還是要有一個主要的創作者的——就像咱們之前寫遊戲的劇本一樣,如果沒有玉成哥你作為導演,協調整個劇本的創作的話,那麼光靠我和餘寶晨師姐,肯定是寫不成什麼東西的嘛!”
“哈哈,這個嘛…”蔣玉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正準備習慣性地摸摸後腦勺的時候,卻突然現琪的表情好像有點微妙的變化——盡管她努力地在掩飾,蔣玉成還是能看出,她的表情有那麼一點不自然,就仿佛她剛才無意間踩了地雷,了某些不該的事情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蔣玉成一時間也想不明白…
“我們繼續剛才的話題,”似乎是為了掩飾剛才自己的窘境,琪把話題重新對準了剛才討論的內容,也就是這一類群體創作作品的特點,“這種作品,跟其他網文相比,還有另外一個非常典型的特點,那就是沒有主角,屬於典型的群像劇。”
“啊,這個我在空山的討論帖子裏也見過…”蔣玉成回答道——之前他在推書貼裏,曾經看見不止一個蛋疼人士在下麵回複“看了十幾萬字沒找到主角,棄了”。當然,對於《火球的距離》或者臨高這樣的大作,個別蛋疼人士棄坑與否,顯然不會影響到書的知名度和評價…
“大部分網文一般會使用單主角模式,因為爽點的核心在於代入感——隻有讓讀者代入到主角裏,才能讓爽點對讀者真正有效。”琪解道,“對於普通的作者來,因為筆力分散的緣故,多主角會嚴重削弱表現力,進而削弱代入感,所以一般的作品都會使用單主角模式。”
“但是這種集體創作的作品,應該沒有這方麵的限製吧?”蔣玉成問道,“畢竟這是大家在寫,作者本來就不是一個人。”
“沒錯——而且集體創作的作品,也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主角,”琪繼續補充,“因為大家都是作者,每個作者筆下都有一個自己的主角,想要把這些主角全都統一在一起,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另外,這些群像劇類的作品,一般都屬於軍史類作品——這類作品通常都會以一個宏觀的視角來展開,不可能局限在某一個具體的個人視角內,尤其是《火球的距離》這樣的現代軍事類作品…”
“啊,這個我知道,”蔣玉成搶著回答道,“現代戰爭本質上其實是反英雄主義的,不可能有一個打遍全場的“主角”存在。”
“嗯,就是如此——”琪點了點頭,“所以如果限定某個人來當主角的話,就會麵臨一個兩難的困境:如果把主角定義為前線的一個作戰單位的話,那麼視野就隻能局限在非常狹窄的一個圈子裏;而如果把主角定義為戰區指揮官的話,視野同樣也局限在指揮部內,戰場氣氛就完全沒辦法渲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