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毒菜風與皿煮風(1 / 2)

“玉成哥,咱們今要去理工大學那邊?”

“嗯——去餘寶晨他們廣播站弄配音···”

蔣玉成和琪兩人,一邊走在學院路上,一邊聊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本子事件的影響總算是削弱到了不那麼嚴重的程度,現在琪又可以像以前一樣,跟蔣玉成在一起了。 Ww WCOM而且,蔣玉成敏銳地感覺到,琪跟自己之間的距離,明顯拉近了一大截。驚喜之餘,蔣玉成也不禁腦洞大開——難道是之前琪看到的本子,讓她感受到了愉♀悅的緣故?

本市作為一個省會城市,雖然比不上帝都魔都這樣的一線大城市,但是經濟水平在全國也算是排得比較靠前的——這樣的城市,有幾所大學鎮場子,自然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本市的大部分高校,都集中在學院路這邊,整條學院路兩側除了這些學校之外,就是為這些學校配套的,各種學生們經常光顧的店麵和設施了——商場,銀行,飯店,咖啡館什麼的,應有盡有,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座城市了。

當然,蔣玉成和琪所在的人民大學,屬於本市所有學校中的一個異類。事實上,如果這些學校的起源來講的話,那麼人民大學跟本市的其他學校相比,也確實是個異類。

“話啊,玉成哥你注意到了嗎?”從遠處看著工大的教學樓,琪突然道,“他們的教學樓有不少都是尖頂的啊···”

“嗯,沒錯啊——”蔣玉成隨口道——之前餘寶晨曾經跟他介紹過這些,“這叫“七姐妹”風格,是蘇聯時代的建築風格,妥妥地毒菜風啊···”(注1)

“誒?這樣嗎?”聽到蔣玉成的調侃,琪可愛地歪著腦袋,頗有興致地追問道——現在的她,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真正屬於蔣玉成的,可愛的女朋友一樣,“既然這個是毒菜風的話,那麼有皿煮風嗎?”

“諾——”蔣玉成指了指另一棟教學樓,“這一看不就是典型的皿煮風嗎···”

這些學校的教學樓,都分布在道路的兩側——從路邊可以看到,學校主樓的屋頂。從起源上講,學院路上的這些學校大多建立於上世紀5年代,建國初期一五計劃的年代。這些學校大部分都是通過蘇聯的156個援建項目建立起來的,因此這些學校在建設的時候,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向蘇聯看齊——最為典型的一個特征,就是這些學校的屋頂:主樓的屋頂往往都被修建成尖尖的樣式,屬於典型的蘇式建築風格。

當然,蘇東劇變之後,有一部分學校就放棄了這種蘇式的“毒菜風”,取而代之的則是西方式的,圓頂的“皿煮風”——這跟學校內教師隊伍的公知化,大體上是同步生的···不過這些都跟蔣玉成沒關係——因為人民大學的明德樓,雖然是最近幾年新建起來的主樓,但是既不是尖頂的“毒菜風”,也不是圓頂的“皿煮風”···

“對了,玉成哥,”同樣作為人大的學生,琪也注意到了這點,“既然尖頂的是毒菜風,圓頂的是皿煮風,那咱們明德樓是平頂的,又算什麼風呢?”

“當然是土鱉風啊···”蔣玉成攤了攤手,“這很明顯嘛——正好咱們學校跟這些學校都不一樣,咱們學校從頭到尾都是土鱉自己手把手養大的,親兒子當然也要繼承土鱉風啊!”

現在,國內的學校從起源上講,基本上可以分為這樣幾類——一類是“前朝餘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號稱中國第一所近代大學的王八多了,其起源是前朝的京shI大學堂,也許因為成分太複雜,所以才會被太祖吐槽“廟妖風大,水淺王八多”;一類是“精神米帝”,屬於在建國前外國(主要是美國)在國內建立或者資助起來的學校,比如現在的五道口男子職業技術學院——當然,需要明的是,都的五道口,使用的經費都是中國人民自己的錢,被某些大V公知們吹到上的所謂庚子賠款基金,跟受到毒菜壓迫的大多數中國人民都沒什麼關係——庚子賠款基金現在隻給中華正統那邊的學校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