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人和人的魂靈(下)(1 / 2)

“就算你寫不出來吧,但是你可以學啊!”對於蔣玉成的法,餘寶晨追問道。WwWCOM

“我也在學啊,”蔣玉成當即回複道——筆力不足這一點,他自己也是承認的,所以他也確實是看了一些東西。每次當他在空山推書版上麵見到了什麼優秀的文章推薦,肯定就要塞進書架參考參考,“這一章的第7段就是啊,學著大神的作品寫的。”

可是餘寶晨的回複卻是:

“學那些東西幹什麼用!”

蔣玉成模仿的段落,原作者確實稱得上是網文界的大神——他的作品不僅在點娘上很賣座,就連空山上的那群老白們也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可是,什麼樣的“大神”,卻都入不了餘寶晨的法眼——

“忘了什麼大神神吧!那些東西,看再多也沒有價值的!”

切,你這麼叼你家裏人知道麼···蔣玉成暗自腹誹道。既然對這些大神那麼不屑一顧,你倒是別光不練,自己動手寫啊!沒錯,從之前那兩個讓蔣玉成擊節稱讚的短篇來看,餘寶晨這家夥確實很有才華——但問題是,網文界可不是有才華就能混出頭的。

在這個國家,有槍不代表你JB長(注1),在網文界,有才華,不代表你就能寫出賣座的網文。在網文的世界,數量跟質量是同等重要的範疇——別大神了,就算是神巫奈奈那樣的家夥,也隻是因為不看重網文才有一搭沒一搭的更新的。後來網文這一塊上架之後成績出乎她的意料,然後更新數量也就上來了——之前在跟人打月票戰的時候,這家夥爆起來的更新度同樣也是非常嚇人的···

然而這個時候餘寶晨卻沒有繼續爭論,而是兜售起自己的文藝理論了:

“網文這東西,不管寫的怎樣好,都算不上是藝術,因為藝術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而網文,包括奈奈寫的那些東西也是一樣,既不源於生活也不高於生活。純粹是一種**的宣泄和滿足,是對生活的一種扭曲和逃避。”

“我不需要藝術,”可是呢,蔣玉成卻沒有那麼大的抱負,“我隻是打算寫網文而已。”

“不···你不懂——如果你模仿真正的藝術,那也不可能學到十成十的水平——不過即使那樣,所得的東西也是很好的網文。”餘寶晨接著道——聊過這麼多回之後,蔣玉成知道,餘寶晨語境中的“真正的藝術”,的其實就是那些文學名著。起來,奈奈,也就是琪,好像也過類似的話吧···

“但是如果你模仿其他網文,那也不可能學到十成十的水平,那樣你所得的東西就是最低劣的網文而已,誰都可以踩一腳。”

真正的藝術?難道寫個網文還要我去看名著不成?蔣玉成冷笑道——可是這個時候,他的記憶中卻冒出一段曆史並不長久的話來:

“誰讓你去學習網文了?!那種東西讀了也沒用的!”

等等!!難道···

“……要不是因為要準備中考的緣故,我不定能把巴爾紮克選集看完——可惜那樣的文字現在是看不下去了,隻能看容易一點的,不過一個月看完一部名著還是做得到的。”

……琪和餘寶晨,居然在這方麵達成了一致?

“我不管那麼多,我隻寫網文而已。”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蔣玉成的心裏卻躥出了更大的火氣:正因為懷疑自己有可能真的錯了,所以才更要火。如果理智的閥門完全關閉的話,那他現在肯定會抓起電話給餘寶晨打過去,然後像狂風暴雨一樣泄自己的不滿與憤怒。“去你大爺的!!”他張嘴罵道,“真正的藝術??得真輕鬆啊!!”

沒錯,閱讀文學名著,肯定能讓自己的筆力大幅度地增強——這點蔣玉成也知道。可是這些有個p用啊?!這種正確的廢話,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給自己心裏添堵之外還能起到什麼作用?!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為它有深度,有厚度——隻有這樣,才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衝刷,流傳到後世。但是呢,深度和厚度,也就意味著閱讀的門檻被提高了——如果名著能像網文和輕一樣輕鬆易讀,那就不叫名著了。蔣玉成還記得,神巫奈奈,也就是琪,在講述自己的閱讀量的時候曾經過這樣一句話:

“要不是因為要準備中考的緣故,我不定能把巴爾紮克選集看完——可惜那樣的文字現在是看不下去了,隻能看容易一點的,不過一個月看完一部大部頭還是做得到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腦力和學習能力總體上其實是在下降的——就算琪是個文學上的才,是個剛滿十八歲的花季少女,可是她現在也隻能“一個月看完一部大部頭”,如果換成歲的理工科宅男蔣玉成的話,啃完一本名著又需要多少時間?別忘了,作為網文寫手,他可根本就沒有時間慢慢磨練自己的筆力——因為《戰姬計劃》今晚上就要更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