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高績效員工業績提升工具箱 (3)(1 / 3)

講到這裏,我們已經模糊地提出了“組織慣性”的說法,即思維定式和行為定式。大多數企業的成功,歸因於其擁有獨特而富有競爭力的經營管理模式。因此,在變化麵前,它們的管理者秉持自信,很少懷疑這一成功模式的價值。昔日的輝煌漸漸蛻變為生存道路上的羈絆,被組織慣性支配著的企業,在管理上幾乎都存在著以下一些特征:

1戰略框架的束縛

企業的戰略框架構築了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向。然而,戰略框架在幫助管理者認清形勢和問題的同時,往往也成為迷惑管理者注意力的煙幕彈,使他們的思維和視野局限於個別問題上。

2工作流程的陳舊

一個企業在確定了經營管理模式後,企業成員總能在實踐中摸索出它的程序,並逐漸習慣地運用這套程序解決各種問題。由於習慣所致,在實踐中,管理者與員工很少會思考這些方法是否仍然有效、合理。如果企業任由組織慣性發展下去,必然會出現上下、平級溝通不暢的狀況。

3關係網的泥潭

企業的成功離不開與顧客、雇員、供應商及投資者等利益群體間的良好關係。但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企業通常會發現,拘泥於現有的關係網會阻礙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此時,企業原有的關係已成為發展的羈絆。

4價值取向的陷阱

價值取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信念與動力。然而,隨著企業的成熟和競爭環境的變化,企業如果不思考過去的價值取向是否符合未來形勢發展需要,將走向失敗。

組織慣性對企業的破壞是潛在而危險的。一個陷於“組織慣性”困境中的企業要想有所突破,擺脫束縛,站在製高點上,需要在觀念和行動上有所改變:一是,不能被過去的成功經驗所累;二是,要勇於突破,敢於創新,學會在變革中求生存、求發展。

最後,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應該在工作中勇敢打破組織慣性給自己帶來的不良影響,把責任落到實處。

落實型員工必修的一堂“秩序”課

一名落實型員工應該明確自己的工作是什麼,並使工作組織化、條理化、簡明化,這樣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時間。

要想事半功倍,具體可采用如下方法:

1讓條理化的工作節省時間和精力

《有效的經理人》一書中寫道:“我讚美徹底和有條理的工作方式。一旦在某些事情上投入了心血,就可減少重複,開啟更大和更佳工作任務之門。”

工作無序,沒有條理,必然浪費時間。試想,如果一個搞文字工作的人資料亂放,本來一天就能寫好的材料,找資料就找了半天,豈不浪費時間?

2把自己的工作任務清楚地寫出來

在一張紙上首先試著毫不遺漏地寫出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凡是自己必須幹的工作,且不管它的重要性和順序怎樣,一項也不漏地逐項排列起來,然後按重要程度重新列表。重新列表時,要試著問自己:“如果我隻能幹此表當中的一項工作,首先應該幹哪一件呢?”然後再問自己:“接著,我該幹什麼呢?”用這種方式一直問到最後。這樣,自然就按著重要性的順序列出了自己的工作一覽表。其後,對自己所要做的每一項工作,寫上該怎樣做,並根據以往的經驗,在每項工作上注上自己認為最合理、最有效的辦法。

3進行合理的組織工作

組織工作首先要做好選擇、區分的工作,剔除那些完全沒有價值或者隻有很小意義的工作,接著排除那些雖然有價值但由別人幹更合適的工作,最後再剔除那些你認為以後再幹也不要緊的工作。

4運用化繁為簡的工作方法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唐納德在《提高生產率》一書中講到提高效率的“三原則”,即為了提高效率,每做一件事情時,應該先問三個“能不能”: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把它與別的事情合並起來做?能不能用更簡便的方法來取代它?

綜上所述,一名落實型員工應該明確自己的工作是什麼,並使工作組織化、條理化、簡明化,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時間。

“零一二三四五”責任自我修煉法

評價一個人責任落實的效果,隻要看他工作時的精神和態度即可。如果工作充滿熱情,他就能夠做到精益求精,甚至完美;如果做起事來總是感到受束縛,感到工作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可言,那他絕不會把自己的責任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