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如何有效控製機械加工精度(2 / 2)

2 機械加工精度控製對策

2.1 做好誤差分析

為了有針對性地進行機械加工精度控製,首先要做好誤差分析,筆者曾對精鏜車床尾座孔,出現圓柱度誤差(頭大尾小)進行誤差分析,具體步驟如下:一是進行調查、取樣、測量,作直方圖和x-R圖。進一步進行分析無異常波動,但存在較大常值係統誤差。

對工藝係統幾何誤差、刀具與工件熱變形、刀具磨損、毛坯誤差等因素進行初步分析。具體結論:刀具熱伸長對精度影響較小;誤差複映也是非主要因素;導套無明顯跳動;鏜杆前端彎曲達0.1mm。

2.2 尺寸精度控製

尺寸精度控製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零件加工表麵與基準間的誤差保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從而減少相應的誤差產生。可以通過定尺寸精度、試切、定程和邊測量邊加工等方法來進行尺寸精度控製。通過利用刀具的相應尺寸來確保加工精度,利用鑽孔、鉸孔、拉孔等加工方法,對零部件表麵尺寸進行控製。同時,可以通過試切法,先期對加工件進行小部分的試切,根據測量結果進一步調整刀具及相關工具的位置,直至加工尺寸與加工精度要求相一致後,再進行全麵加工,從而避免因尺寸精度把握不當,而產生誤差,並造成材料浪費。在大批量進行加工過程中,由於受熱損、磨損等因素的影響,一批工件加工後,將會產生積累性誤差,因此,必須要進行抽樣檢驗,發現精度出現偏差及時進行調整。同時,要加大邊測量邊加工的探索,對加工工件進行逐漸接近的尺寸把握和調整,直至加工尺寸達到要求時停止加工,從而獲得較高的精度。

2.3 減少綜合誤差

針對上文分析的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要綜合施策,盡可能減少綜合誤差。對於一些加工原理誤差,應當盡可能采用較為先進的模型進行加工。通常情況下,要先利用小塊的加工工件進行試切,根據小規模加工的工件的誤差,認真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進行歸納分析,製定相應的修偏措施,盡可能減少原始誤差。在進行細長軸加工處理中,可以采取大走刀反向車削法,可以有效減少軸向切削力引起的彎曲變形,從而減小加工誤差。在加工過程中,可以采取反向誤差補償的方法,抵消因為設備原始誤差,從而提高加工精度。同時,可以采取轉移原始誤差的方法,轉移工藝係統的幾何誤差、受力變形和熱變形等而產生的誤差。比如對於磨削主軸錐孔保證其和軸頸的同軸度,不僅要靠機床主軸的回轉精度來保證,而且要靠夾具保證。當機床主軸與工件之間用浮動聯接以後,機床主軸的原始誤差就被轉移掉,從而提高了加工精度。

3 結語

機械加工過程中存在誤差是在所難免的,要認真分析可能引起誤差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做好應對之策,從而實現對機械加工精度的有效控製,有利於提升機械裝備製造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夏玉華.關於典型工件加工定位誤差的計算結果比較[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4,(1).

[2] 毛宏偉.淺析機械加工中誤差產生的原因及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J].電源技術應用,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