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的有效反饋控製。通過教學反饋信息實現對教學過程的調節控製。(1)從態度來看,要積極接受反饋信息。對教育信息接受還是排斥,是涉及教師教學態度問題。教師隻有具備正確的教學態度,積極接受反饋信息才可能實現教學信息的有效反饋。(2)從能力來看,要善於獲取反饋信息。教師善於獲取反饋信息,是自身的一種教學能力的體現。這種能力主要表現在兩方麵。一是敏銳的觀察力。從學來說,人人都會有所表現;從教學過程來看,時時都會有所反應,教師隻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及時捕捉,獲取到反饋信息,才能保證反饋信息的全麵性。二是較強的辨別力一節課的反饋信息是多種多樣形形色色的,這就需要進行辨別篩選,選取那些主要的價值大的反饋信息作為依據,這樣才能提高運用反饋調控信息的針對性,才能提高反饋調控的效能。隻有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和較強的辨別力,才能獲得反饋信息。(3)從方法來看,要多方獲取反饋信息。對反饋信息的獲取,要講究方法。一是眼看,觀察學生的注意力,情緒狀態,麵部表情,動作姿勢等。二是耳聽,聽學生交談的語言,課堂安靜的程度,回答問題等。三是檢測。通過提問,作業等方式檢測。四是腦想,對看,聽測獲取的反饋信息進行分析歸納,抽象歸納來決定是否進行反饋調控和怎樣進行反饋調控。(4)從途徑來看,要多向反饋信息,在課堂教學中,要從主觀,客觀兩方麵多途徑,多方式地進行信息反饋,以消除信息反饋中單一,片麵的弊端.教師既要重視接受來自學生方麵的信息反饋,又要指導學生有意識的進行自我反饋調控以充分發揮學生反饋調控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隻有雙向反饋信息,才是全麵信息,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5)從數量來看,要多次反饋信息。課堂教學中信息反饋調控,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必須通過多次反饋,才能實現有效的調控。因為,反饋次數太少,調控就受限,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因此,要做到集中性反饋與經常性反饋相結合。課堂上的多次反饋和經常調控,一般應抓好四次大反饋,即根據學生以下四方麵的具體情況進行反饋調控。一是以舊引新階段的反饋要依據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新知識的生長點的把握情況;二是理解階段的反饋要著重看學生對新概念本質的理解和新知識的思維過程;三是應用新知識知識階段的反饋,要著重看學生運用新知識的方法與步驟;四是鞏固新知識階段的反饋,要著重看學生對新舊知識聯係與區別的理解、掌握的深度和廣度。『2』課堂教學中的多次反饋、一個結合、四個階段是基本的要求,其他具體情況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處理。
教師對獲得的反饋信息,經過篩選認定,然後依次為依據對教學過程的正誤作出判斷,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研究出解決的辦法,就能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調控,以求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注釋
『1』馬卡連柯:《論共產主義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303頁。
『2』陳安福:《課堂教學 管理心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版,2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