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道橋樁基施工中混凝土技術方法的運用(1 / 2)

道橋樁基施工中混凝土技術方法的運用

建築工程

作者:劉江波

[摘 要]道橋樁基施工是道橋工程的重要環節,樁基施工如果發生質量問題,就會引發整個道橋工程的事故,影響道橋的使用壽命,甚至危及車輛行人安全。道橋施工的常見材料是混凝土,但是混凝土的技術和施工方法運用不當、或者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都會影響道橋樁基的質量,本文就道橋樁基施工中的混凝土技術方法的運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道橋 樁基施工 混凝土技術方法 運用

中圖分類號:TS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086-01

混凝土因其低廉的價格、較強的抗壓能力和耐性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到建築工程中,是道橋工程的常見建築材料。道橋施工在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樁基施工混凝土的澆築質量直接影響著道橋工程的使用效果。因此施工單位及技術人員應該充分了解樁基建設中的混凝土性質、質量、技術與方法的科學運用。

一、明確道橋樁基施工中混凝土的性能

1、良好的流動性

混凝土要具有較好的流動性與和易性。由於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時沒有辦法進行振搗,因此隻能靠混凝土的自重產生流動,從而在樁基地步鋪平和密實,如果流動性差,就會使灌注苦難,甚至堵管,出現斷樁等現象,引發質量事故和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所以所用混凝土必須控製其坍落度和擴展度。

2、較強的保水性和粘聚性

在澆灌過程中為了防止混凝土發生離析、泌水而出現碎石在導管中局部聚集,從而造成“卡管”等現象,引起質量事故。

3、合理的上下配比

在水下灌注部分,由於沒有條件進行振搗,隨著灌注深度的增加,混凝土整體的抗壓強度就會降低,所以要使用富餘配合比進行施工,這樣才能滿足混凝土樁基的設計強度等級要求。

二、恰當選擇道橋樁基施工中的混凝土材料

1、道橋樁基施工中的混凝土調配要選材合理,一般選擇水熱化較低的水泥,因為水熱化不高,所以水泥很難結成塊狀,能提高負荷重量的質量標準。

2、基樁混凝土中體積龐大且地位重要的骨料,必須選擇表麵沒有弱包裹層且幹淨的、膨脹係數不大、岩石彈膜低、及配比好的。

3、砂子選擇含泥量小的中砂,石子含泥量要小於1%卵石或較大的碎石頭。在煤泥灰中摻入水泥,加強混凝土的和易性,使工程進展更快速。

三、科學配比和攪拌道橋樁基施工中混凝土

因為道橋樁基施工的特殊性,在進行其混凝土配比的過程中要慎重選擇,在配置時要進行嚴格的計算和試配來確定最後最恰當的施工比例,在試配過程中要按照預先規定的強度進行提升,當滿足預先的強度後,盡量的減少水泥的摻入量,達到減小施工混凝土的水化熱,這樣不僅因減少水泥用量而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避免施工裂縫的出現。因為樁基用混凝土在單位體積的水泥用量方麵較少,外加劑的摻入量也相對較多,所以在攪拌時要持續較長的攪拌時間。最後外加劑的使用要嚴格控製,包括投放種類和投放用量等。在樁基混凝土的施工中同時應當注意樁基配筋問題。

四、道橋樁基施工中混凝土的澆築全麵分層

即在第一層全麵澆築完畢後,再回頭澆築第二層,此時應保證第一層混凝土還未初凝,如此逐層連續澆築,直至完工為止。采用這種方案,適用於結構平麵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時從短邊開始,滑長邊推進比較合適;分段分層。混凝土澆築時,先從底層開始,澆築至一定距離後澆築第二層,如此依次向前澆築其他各層。

五、道橋樁基施工中混凝土澆築之後的高效養護

樁基混凝土的養護方式主要包括保濕法和保溫法。在保濕的過程中,主要的作用就是使尚在混凝土強度的發展階段內,這種潮濕的條件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凝土表麵因脫水而產生的幹縮裂縫,另外就是可以使得水泥的水化能夠順利的進行,減少水化熱的熱量的產生,從而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抗拉伸強度。還有就是為了確保混凝土有較為適宜的硬化條件,避免其在早期由於幹縮而產生裂縫,可以在混凝上澆築工作完畢之後的十二小時之內加以覆蓋澆水;另外保溫法的主要用途就是為了保持混凝土表麵溫度在一定時間段內維持恒定,使其不至於過快散失,減小混凝土表麵的溫度梯度,也是為了防止產生表麵裂縫,注意使混凝土的平均總溫差所產生的拉應力要小於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從而防止產生貫穿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