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線損管理效率的加強研究
工業技術
作者:譚茜
[摘 要]現代電力企業係統中,衡量線路管理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線損率。積極探索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線損是電力企業不斷提升電業供應,提高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在電力的生產運輸和營銷使用過程中,產生線損的原因是多方麵多角度的,隻有客觀的看待問題,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將降損工作落到實處。
[關鍵詞]電力線損 管理效率
中圖分類號:TM24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010-01
前言
電力線損管理工作質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個電力企業的綜合技術水準和綜合管理水平,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電力線損分為管理線損和理論線損。管理線損是由於電力管理不當和設備位差造成電力元件工作故障而導致的電力供需失衡矛盾。電力元件係統日常運行出現的正常損耗則隸屬於理論損耗的範圍。線損率是是反映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線損管理則是涉及國家的能源方針政策、生產管理製度、企業的管理方法、理論基礎和計算技術等諸多方麵,由一係列的理論、原則、形式、方法、製度等組成的一門科學。
1.供電企業線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線損管理部門結構鬆散
電力企業線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同,但在大多數電力企業中普遍存在管理部門結構鬆散的問題。企業在進行線損綜合管理時,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各部門隻是進行著單一的統計、分析、計算與預測等工作,信息的交流匱乏導致許多工作隻是進行了無意義的重複,而不能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充分分析,提出切實的解決方案。電網改造和電網運行方式的改變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無數專家工作著嘔心瀝血的成果,卻因為管理不力的原因,並沒有帶來預期的供需關係的改善。抄表、核表、收權與運行維護權的不統一,也是管理部門結構鬆散帶來的另一個惡果。如果沒有組織嚴密,部門間配合默契的線損管理部門,那麼店裏企業降低線損,提高經濟效益也就無從談起,甚至企業在自負盈虧的市場經濟體製下的生存也將變成一個尷尬的話題。
1.2 管理人員素質低下
電力線損中有一項是由於設備計量誤差和電力元件漏電造成的電能損耗,這類耗損常常無規可循,不易測算,通常又稱為不明耗損。用戶售出電量與變電關口電量的不及時抄錄與不明耗損有很大的關係,抄表人員在抄表過程中為了省時省事,有時估抄用戶的用電量,有時不能嚴格按照抄錄製度的規定執行抄錄,錯抄、漏抄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加上有用電客戶違章用電或竊電,致使計量回路計量不準確,倍率不正確、用戶建檔不及時或歸檔錯誤,使售電量不能及時抄錄的;臨時用電沒有按線路進行電量統計;線路切割未及時統計電量引起當月線損統計波動;表計燒壞未能及時進行電量追補等,都是造成不明損耗的重要原因。線損管理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技能水平較低,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出現問題無法及時解決,缺乏有效的激勵機製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時考核,導致損失率波動。隻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和肯定人的作用,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不明線損,為電力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3 相關技術設備應用不合理
為了有效的降低線損,提高線損管理效率,必須做好線損理論計算工作。通過線損理論計算,可以發現電能損失中的分布規律,對比分析出不同運行條件下的計算結果變化,暴露出管理和技術上的問題有助於為線損管理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遺憾的是,目前大多數企業並不注重線損理論計算方麵,或者是有些企業已經認識到線損理論計算的重要性,但並未能紮實有效的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去。時代在發展,各種新型技術層出不窮,但一些電力企業中,對於新興技術的接受性不強,不能及時進行設備和技術手段的更新,依然采用老舊的計量設備,線損率較高,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