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鏗鏘北進(2 / 2)

隨著大軍逐漸的深入落日大草原,出現的胡人斥候、偵騎也漸漸地多了起來。為了做到‘假戲真唱’,漢軍也早已經放出了自己的斥候、偵騎的同時,也對經常出現的胡人斥候、偵騎進行了清理和追殺。當然,在不讓胡人的斥候、偵騎太過靠近、以免被探聽到漢軍的真實情況的前提下,還是主要的采取了‘追殺’的辦法。

所謂的‘追殺’,還莫不如說是‘驅趕’。而‘驅趕’的目的,就是要讓胡人的斥候、偵騎仿佛十分狼狽的逃得性命、返回去之後,把探聽到的、漢軍所故意造成的虛假聲勢回報給胡人的首腦們,借以來迷惑胡酋們的視聽。讓胡酋們錯誤的認為:兵出五原的漢軍‘如假包換’的、絕對是漢宣帝禦駕親征的主力大軍。

大軍的進軍途中,隨後也因彼此相向而行、距離成倍的縮短而遇到了出使返回來的陳湯所率領的大漢使節隊伍……。

那日匈奴新銳、左大都尉郅支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擔心引起已經開始禦駕親征的漢宣帝的恐慌,及時的阻止住了匈奴大單於壺衍鞮欲對身單力孤的漢使陳湯的‘發威’;也使陳湯避免了一次可能要發生的、實現已經有所心理準備的羞辱。

仿佛像是‘見事不好、趕快溜之乎也’的陳湯、‘好漢不吃眼前虧’的聰明的順勢退出了匈奴大單於的金頂大帳以後,馬上也就有匈奴單於庭的所屬官吏對他予以了接待。

其實,無論是任何時代,國與國之間、或是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使節往來還是要受到相當程度上的禮遇的。何況,現在漢、胡兩族之間雖然陡然交惡的大動刀兵,但考慮到戰略上的需要,其實負責接待事宜的匈奴單於庭的所屬官吏也早已經得到了單於庭的上層為了‘避免節外枝’的暗示:要盡可能的安撫好漢庭使節。

至於當年老蘇武之所以在草原大漠牧羊十九年、遭了那麼多的罪。一方麵是由於當時的大漢帝國已經同匈奴徹底的決裂、並常年的在進行著無休止的大戰,另一方麵則是由於老蘇武過於強硬的遵循著身為大漢使臣的操守、且嚴詞拒絕了十分欣賞他的才幹的當時的匈奴大單於的招攬。因而,當時的匈奴大單於才在惱羞成怒之下把老蘇武放逐。自然,這其中也有想讓老蘇武在忍受不了苦難的情況下、能夠回心轉意的歸順匈奴的想法。

當時,事實上已經饑腸轆轆、疲憊不堪、之前卻還要強行的保持著大漢使臣形象的陳湯,被接待者予以安置、並進了些飲食之後,隨後也就馬上得到了匈奴一方正式的回複:確定了匈奴大單於壺衍鞮與大漢當朝帝王漢宣帝在匈奴舊單於台會晤的準確日期。不言而喻,匈奴大單於壺衍鞮一定是接受了郅支等的規勸,考慮到還可以獲取到更大的要挾籌碼、貪婪的攫取到更大的利益的需要而做出的決定。

隨後,陳湯在群胡環繞的狀態下熬過了一夜,隔日也就率領著使節隊伍、車駕走上了返程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