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又一次使中小企業麵臨著重大的挑戰。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又一次觸目驚心地擺在了我們的眼前。
如何緩解中小企業抵押劣勢的問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
如何合理地設計融資擔保機製,實現激勵相容。互惠共贏?
如何針對現有模式的局限性,進一步創新融資模式?
這些年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與融資創新問題一直是我研究的重點領域。
我和其他理論工作者。實際工作者一起,研究了包括聯合擔保。倉儲金融等一係列融資創新,提出了橋隧模式、路衢模式等融資創新思路與工具,希望能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發揮一些作用。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首先需要有一個基本認識,即它是一個集市場性與公共性相結合的問題。所謂市場性,是因為企業本身是一個市場主體,是一個需要通過市場競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主體;所謂公共性,是因為企業發展關係到國家產業政策的實現,關係到就業。稅收與經濟增長。正因為如此,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單靠銀行一個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動員各種資源共同來解決這一難題。其次需要確立這樣一個理念,融資創新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關鍵,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麵廣,時間又長的問題,也是一個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實際麵臨的普遍問題,因此,必須真正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為立足點,而這離開融資創新是不可能實現的。
既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一個集市場性與公共性相結合的問題,政府該如何定位。如何作為,發揮積極作用,也隨之擺在我們麵前,也成為我在思考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的另一個重要方麵。浙江省中小企業局中小企業創業融資平台是在實踐中出現的新的嚐試,是一個十分有特色的創新案例。通過和這一融資平台負責人浙江省中小企業局財務統計處處長。
省信用與擔保協會秘書長盧紹基等反複討論,我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可以以它為切入點,深入係統地討論政府的定位與作用,並可以提煉出一個新的融資創新模式,在更大範圍參考應用。為此,在浙江省信用與擔保協會大力支持下,我和盧紹基處長一起組織了由實際工作者與浙江大學教師研究生共同組成的課題組對此進行了近一年的研究,這本著作就是研究的一個小結。
《融資平台浙江模式創新——合政府與市場之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較好地體現了作為集市場性和公共性於一體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發揮市場和公共性兩種力量的合力,這樣才能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提供一種有效的方案的思想。
這一新的融資創新模式,可以把它叫做“平台模式”,即建立一個平台(中小企業創業融資平台)作為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承接載體,其在整合銀行。擔保機構及政府財政引導資金等多項信用資源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組織架構,通過平台嚴格的審查評審機製。成員擔保公司的連帶責任擔保及保證金製度和積極的反擔保措施。風險準備金製度這三道“安全閘門”,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製;體現出了信息搜集。資源共享。風險控製。政策引導等多種優勢,為中小企業獲得信貸資金支持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既實現國家對產業的引導功能,又實現市場各方的收益,達到共贏的目的,實現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本書也是我們對中小企業融資創新模式係列探討的又一本著作,與前兩本《橋隧模式》。《路衢模式》是一脈相承的。如果說,橋隧模式是構架了“橋”和“隧”的連接(信貸市場與資本市場),那麼,路衢模式則是橋隧模式的升級版,實現了通道的網絡化,將融資渠道。參與主體方進行了大膽的拓展,有效提高了融資的效率;而本書提出的平台模式,則從更廣的角度探討了政府和市場如何合力,資源如何整合,社會如何維護小企業融資權,從而達到各方效用的最大化。
當然,融資平台模式還正處於探索階段,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如何提高成員擔保機構的監督力,如何有效地管理融資平台,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要徹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還需要創新出更多的商業模式。更多的運行機製,這就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大膽創新,大膽嚐試。當然,模式的創新,並非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找到一種適合我省中小企業融資的模式,能夠切實破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最後,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金雪軍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