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工作室方式,讓學生體味到崗位的真實存在,促進了學生個體知識學習和技能研究的主動性,縮短了教學與企業崗位之間的距離,從職業能力和素養兩個方麵適應了企業崗位的需求。
(3)實現崗位業務流程到教學過程的轉化,以企業真實項目為載體,以探究教學方法為核心,著力形成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用崗位業務流程組織教學,有利於職業能力的培養,課程項目化的核心是在知識與技能之間建立聯係,以職業情境中的實際問題為中心,以知識與行動的產生來組織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在業務流程中主動建構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從而有利於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通過具體項目開發,按業務流程組織教學過程,改變傳統的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模式,以學生自我創意、自我設計、自我製作為主體,建立工作室以取代企業項目團隊,由教師擔任技術顧問,為項目開發的可行性提供多層保證。教師在學生項目開發過程要作四件事情:一是提供設計規範、知識基礎和製作技能;二是幫助學生解決其在項目開發中的技術問題,糾正學生設計中的偏差,保證學生項目的完成;三是控製各工作室的項目進度,項目開發過程中通過“文化牆”方式,引進企業團隊競爭機製,加強團隊的管理;四是組織學生個體、工作室對學生項目進行評價,對學生按企業員工標準進行評價。
所謂職業能力是知識與能力的組合體,高職學生的共同特點是學習知識基礎的能力較差,學生個體思維比較活躍,富有創造力,這就要求在高職課程中,打破以往僅僅關注“知識點”的觀念,不僅要關注讓學生獲得哪些職業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獲得這些知識的能力培養。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質量。
(4)改革學生考核方式,引入企業員工評價製度,全麵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在企業中員工的評價不是單一的,而是包括個人業績、常規表現、特殊貢獻等多個方麵,是對企業員工全方位的考核,員工評價與獎罰、升遷直接掛鉤。學院一般的考核方式是一張試卷,主要是對知識掌握的測試,忽略了學生的個體表現,並不能體現學生真實的技能。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知識測試、項目開發過程雙層評價體製,實現對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水平的全麵考核,重點考核以下兩點:一是評價每個人的職業能力;二是為員工準確定位崗位角色起到了指導作用。因此項目開發過程考核應該納入學生的考核體製中,並作為學生考核的主體內容之一。
總之,課程項目化建設關鍵在於將網站企業工作體係轉換為課程體係,將崗位職業能力需求轉化為課程標準。在課程項目化改革中,知識與項目相融合,過程與結果相統一,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素養的形成,將崗位所需的知識基礎按照從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分配到各項目載體中去,要求學生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掌握這些知識,精練專業技能。網站專業高職課程項目化建設更好的實現了企業用工與學生就業之間銜接關係,解決企業用工難,學生就業難的矛盾,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大量的生力軍,實現高職教育為區域經濟服務的目標。(作者單位:長春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雯;羅堯成;校企合作理念下的高職課程改革策略[J];職教論壇;2011年24期
[2]孫淩雲;高職院校課程項目化改造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科技資訊;2011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