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做過彈簧試驗,你會發現靜止的彈簧是毫無力量的,而施加越多的壓力,它向上的彈力就會越強。事實上這種“彈簧效應”在生活和工作中也隨處可見,尤其表現在當你承受壓力時,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愈是麵對挑戰,愈會迎難而上;愈是競爭激烈,愈能抨發潛能,這就是壓力的魅力所在。
人活在世上,隻要不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中生活的人一樣,那麼都會有壓力。有些壓力來自外界,有些壓力來自自身。有人說壓力是可怕的,這並不是沒有道理。壓力會使人心情緊張,情緒低落,嚴重的還可能吃不下睡不著,進而打亂正常的生活。然而,一個人隻要有追求就無法避免壓力,所以最關鍵的不是壓力是否可怕,是否影響工作,而是如何麵對壓力。
在海洋中,鯊魚是惟一無魚鰾的魚。為了抵住水的壓力,它必須不停地遊動才不會窒息致死。您也許要可憐它了,可殊不知,正是由於它不停也不能停地遊動,使它成為了海上霸主,人也是同樣需要壓力。常聽一句老話“置之死地而後生”。為什麼在“死地”卻能“後生”?是因為“死地”給了人巨大的壓力,由此轉化成了動力。沒有這“死地”的壓力,又哪裏有“後生”的動力?
小雲是個非常優秀的學生,大家都說他是考清華的料,以他的成績考個重點高中自然是不成問題的。但小雲有三兄弟,父親下崗了,媽媽也沒有正式工作,隻是靠做鍾點工賺錢,家中十分困難。中考後,雖然小雲的考分遠遠超過了重點高中分數線,但因為一個普通中學許諾他除了課本的費用外,其餘一律免費,他便去了那個免費的普通中學。
一天,我遇到小雲,問:“你在那還好嗎?”
“一切都免費,老師也很看重,但我的感覺卻不怎麼好。”
“為什麼呢?”
“沒有競爭的對手,有時想和同學一起討論難題,卻找不到合適的人,好沒勁。”
據說小雲並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考上清華大學,隻是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學。
沒有競爭的環境,很容易讓人懈怠。
當一個學生整天為學習憂心忡忡的時候,別人總是說:“他(她)壓力太大?”當一個公司老板對手下無端發怒時,秘書總安慰說:“他工作壓力太大,你別放在心上!”
其實,當你麵對無端的壓力時,你可以將壓力化為動力,努力的去拚搏。
小吳剛滿十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得了病,看了許多的醫生,跑了許多的醫院,但是,結果甭說治好了,連什麼病都沒有查出來。那時他們家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貧窮了。但是,無論如何他還是要讀書,他的母親還是要看病的呀!生活,對於他這樣一個涉世不深的孩子來說是一種不幸;學習,對於他這樣一個背著包袱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