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五 千錘萬鑿出深山(1 / 1)

璀璨奪目的金剛石與黑不溜秋的石墨有天壤之別,然而,化學家的結論卻令人驚異:金剛石與石墨一樣,都是由碳原子構成,並且,石墨竟能變成金剛石。普普通通的石墨能變成“不可戰勝”的金剛石?確實如此,不過,除了高溫,還要加上五萬到十萬個大氣壓才行。自然界這樣,人之成才亦是如此,那些平平常常的“石墨”變成閃閃發光的“金剛石”,離開壓力,幾乎也是不成的。肩負重任,往往有利於勵誌勤勉,成就事業;一身輕鬆,常常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壓力對於成才的“催化”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要成才,當務之急是自覺地自己負重、加壓。你不是想由“石墨”變成“金剛石”嗎?不是想出類拔萃嗎?內因作用是關鍵,主觀的努力切勿低估。這是變化的根本。粘土能變成金剛石嗎?當然不能。石墨和金剛石如若並非都由碳原子組成,石墨也無法變成金剛石。同樣:一個人有著強烈的求變欲望,自增壓力,經受磨練,自覺地將民族振興當作人民這個“上天”降給自己的大任,從而在四化大業這塊硎石上砥礪自己,投身實踐,才會有從“石墨”向“金剛石”轉化的一天。

誠然,人人都想成為“金剛石”般的人才,但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人們從事任何一件事情,一般都會好開頭,但能夠堅持到底,善始善終的,有幾人呢?因而,有承受持久壓碎的思想,才可能有持久的熱力與勁頭。這個道理似乎人人都明白,但從知到行,卻有一段漫長的距離,有些人也許一生一世都沒有走到頭,沒有什麼作為。他們的人生之旅太輕鬆,活得太瀟灑。他們也許有過壓力,但那是一陣子,他們即使有過美好的計劃、粉色的理想,但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夭折途中。能夠持久地承受壓力,才會成才;否則,隻能成“柴”。壓力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回避不了,躲閃不得。

重壓之下,精神萎靡、畏縮不前的不乏其人,但笑迎壓力,變壓力為動力,創造令人折服的業績的,也是大有人在的。可以這樣說,每一位登上各自事業高峰的人,他們經受的壓力總是同成就成正比的,壓力就是他們的動力。古往今來,概莫能外。“金剛石”號稱“硬度之王”,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據報道,有一種氮硼化合物,居然能劃破金剛石。做學問,幹事業,“到頂”的思想是有害的。即使一位傑出的人才,也還存在加壓的問題。這是繼續前進的需要。

成才離不開壓力,我們應該歡迎壓力,勇負重任,成為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