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鄉鎮事業單位會計(7)(2 / 3)

3.會計報表的彙總

如單位有附屬單位,應根據本級報表和經審核後的所屬單位會計報表編製彙總報表,借以反映係統的預算執行情況和資產負債狀況。彙總會計報表的種類、內容、格式和基層單位的會計報表相同。彙總時,應將相同項目的金額加計總數後填列,但上下級之間對應的上繳、下撥數應衝銷。

(二)會計報表的分析

1.會計報表分析的內容

鄉鎮事業單位進行會計報表分析,涉及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及相關活動的各個方麵,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分析單位預算的編製和執行情況。主要是分析單位的預算編製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財務製度的規定、事業計劃和工作任務的要求,預算編製的計算依據是否充分、可靠;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則要分析預算執行中進度與事業計劃進度是否一致,與以前各期相比,有無特殊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

(2)分析資產、負債的構成及資產使用情況。主要是分析單位的資產構成是否合理,固定資產的保管和使用是否恰當、賬實是否相符,各種材料有無超定額儲備,有無資產流失等問題;分析單位房屋建築物和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利用情況;分析流動資產的周轉情況;分析負債來源是否符合規定,負債水平是否合理以及負債的構成情況等。通過分析,可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保證資產的合理、有效使用。

(3)分析收入、支出情況及經費自給水平。

(4)分析定員定額情況。主要分析單位的人員是否控製在國家核定的編製內,有無超編人員,超編的原因是什麼,內部人員安排是否合理;分析單位的各項支出定額是否完善,是否先進、合理,定額執行情況如何等。

(5)分析財務管理情況。主要是分析單位各項財務管理製度是否健全,各項管理措施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實際情況,措施落實情況怎樣。同時,要找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財務規章製度和管理措施,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2.財務分析評價指標體係

按照規定,財務分析評價指標包括經費自給率、人員支出與公用支出分別占事業支出的比率、資產負債率等。

(1)經費自給率

經費自給率是衡量鄉鎮事業單位組織收入的能力和收入滿足經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標,是綜合反映鄉鎮事業單位財務收支狀況的重要分析評價指標之一。它既是國家有關部門對鄉鎮事業單位製定相關政策的重要指標,也是財政部門確定補助數額的依據,同時,也是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確定鄉鎮事業單位收支結餘,提取職工福利基金比例的依據。因此,鄉鎮事業單位必須正確計算經費自給率。其計算公式是:

假定鄉鎮事業單位全年財政補助收入25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60萬元,事業收入80萬元,經營收入220萬元,附屬單位上繳收入25萬元,其他收入15萬元,事業支出310萬元,經營支出175萬元。計算該事業單位的經費自給率如下:

(2)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占事業支出比率

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占事業支出比率是衡量鄉鎮事業單位事業支出結構的指標。

其計算公式如下:

人員支出是指鄉鎮事業支出中用於人員開支的部分,包括工資、補助工資、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障費和助學金。公用支出是指事業支出中用於公用開支的部分,包括公務費、業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和其他費用。

分析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占事業支出的比率,可以了解事業支出結構足否合理。

從總體上看,人員支出占事業支出的比例不宜過高。鄉鎮事業單位要通過各種努力,逐步調整支出結構,盡可能提高公用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否則,鄉鎮事業單位有限的資金被大部分用於人員開支,也就是通俗的說法,被“人頭”吃掉,可用於開展業務的資金就難以保證,最終不利於鄉鎮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