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規劃(scenarioPlanning)最早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久,當時是一種軍事規劃方法。美國空軍試圖想象出其競爭對手可能會采取哪些措施,然後準備相應的戰略。
在20世紀60年代,曾經供職於美國空軍的赫爾曼·卡恩把這種軍事規劃方法提煉成為一種商業預測工具,卡恩後來成為了美國頂尖的未來學家。通過《公元200()))一書,卡恩預言了世界經濟增長和繁榮的必然性。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代,由於皮埃爾·瓦克的卓越工作,情景規劃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才達到了一個新境界。那時,瓦克供職於著名的跨國石油企業——皇家荷蘭殼牌集團,並且擔當公司新成
立的群體規劃(GoupPlanning)部的負責人。
雖然自二戰後至70年代初,世界石油價格都處於一個較為平穩的水平,但瓦克和他的同事們(其中以特德·紐蘭德最為有名)仍努力尋找那些可能影響石油價格的因素。實際上,石油一直被世界各國視為戰略商品,石油消費國也盡其可能地將石油價格維持在較低的水平。理由很簡單,即經濟的繁榮離不開石油。但是,石油價格穩定的背後,暗潮也在不斷湧動。首先,在即將耗盡其石油儲備的同時,美國對石油的需求卻在不斷攀升。其次,石油輸出國組織似乎也出現了一些顯示其政治影響力的征兆,這些國家中的大部分都是極端仇視以色列及其西方盟國的阿拉伯國家,特別是經過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後。
在緊密關注上述形勢的基礎上,瓦克和特德敏銳地意識到,阿拉伯國家極有可能會為輸出的石油製定更高的價格。
事實上,阿拉伯國家有太多的理由去這樣做。唯一不確定的隻是價格上漲出現在何時。對於這一點,人們不可能獲得準確的答案,但它卻有可能出現在1975年之前,因為到那時,有關石油價格的協議即將到期,石油價格談判將重新開始。
瓦克和他的團隊描繪了兩組情景,每一組都是關於未來的完整故事,並且通過圖表對情景進行了充實,圖表直觀地描述了預計的價格曲線。第一組故事為皇家荷蘭殼牌集團提供了一個常規的見解,即在一定程度上石油價格會保持穩定。
上述假設發生的條件是除非有奇跡發生,比如,在非阿拉伯地區發現新的大油田。第二組情景則揭示了可能性更大的未來,即石油價格危機將由石油輸出國組織引發。殼牌的董事們仔細傾聽了瓦克有關上述兩組情景的彙報,並且理解了‘其中隱含的啟示:他們必須大幅度調整公司的業務。
瓦克等待著殼牌在行動上的轉變,但這種期待卻落空了。瓦克很快知曉了原因,他意識到在情景規劃研究取:得突破的同時,情景規劃的應用不應僅僅像“石頭上的水滴”一樣流於表麵而不能滲透其中。要使情景規劃更有效果,管:理者必須改變其對現實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