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元首的就職文化
外交誌
作者:吳德廣
導語:美國總統就職典禮舞台充分展示總統的個性。每屆總統都努力地把這一屆政府刻畫上自己風格特色。
一個國家的曆史,就是這個國家興衰的坐標圖。國家元首就職儀式無疑是坐標圖開端之一筆,它展示這個國家的文化風情。一幕幕的曆史戲劇從這裏蜿蜒展開。近來有人問我,時至今日尚未有中國國家主席專程出席外國元首就職儀式的報道。國家元首就職儀式確是禮賓業務的之一,但我卻沒有此經曆。難道禮數不周全?
中國領導人就職儀式簡約
我國素有“禮義之邦”的盛譽,禮儀在傳統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早在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建立了一個禮儀完備的國度。當今世界各國社會製度不同,國情有異。禮俗、生活習慣不一樣,國家的禮儀製度也不同。新中國成立以來,從外交實踐中,國家禮儀經過了揚棄、修正等變革,不斷完善、成熟,建立一套有新中國特點的禮儀製度。
現代許多國家元首就職時舉行隆重的儀式,國王登基則舉行加冕典禮,有的國家元首就職還舉行盛大宴會、閱兵式、文藝晚會、體育表演等活動。就職儀式通常邀請各國外交使節參加,新元首或新國王往往禮節性接見各國使節。
中國專門舉行國家主席的正式就職儀式嗎?媒體說,西方國家最高領導人正式就職都有一套繁雜的儀式,相比之下新中國權力的交接程序則更加簡潔。習近平被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為中國政治的最高領導者。根據中國的現行政治製度,沒有專門舉行國家主席的正式就職儀式,全國人大宣布完投票結果後,習近平向全國人大代表鞠躬致謝,並同前任國家主席胡錦濤握手。與胡錦濤的“有力一握”,標誌著胡錦濤正式將全部權力交給後繼者,生動描繪了現代中國的權力交接的簡約。
這種簡約,低調展現自我,更多體現東方文化中集體主義的傳統與集體的重要性。體現以集體主義為基礎的政治價值觀。此種簡約也是人民的心願。
日本國王登基禮儀文化
中國對於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就職儀式很重視,通常派遣特使或政府代表出席儀式。他們代表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向他們表示衷心的祝賀外,還參加東道國為此舉行的各種慶典的文化活動。在我的記憶裏,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曾出席日本天皇明仁登基儀式。這說明中國對天皇明仁登基儀式的重視。
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駕崩”。 日本內閣會議決定改年號“昭和”為“平成”,當時皇室正忙於為裕仁天皇舉行葬禮,而且需要一段時間服喪,所以大約一年半後才舉行日本新天皇明仁登基的歡慶典禮。天皇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被視為日本國家的象征,在民間很受尊敬。
在現代的日本社會裏,天皇的登基儀式卻是傳統的,這種現代又是傳統的宮廷文化,別有一種情景。當年,歡慶典禮在皇宮正殿“鬆廳”舉行。正殿前麵庭院豎立著彩色長幡,上麵用繁體漢字寫有“萬歲”。正殿中間設有兩個古雅的帷帳,帷帳四周繪有龍、鳳凰和麒麟等古代傳統的吉祥物。儀式開始,在優雅的古典音樂聲中,身著日本皇室傳統黃袍的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後分別緩步走進“高禦座”和“禦帳台”登基。隨後,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後分別在那裏會見來賓。天皇手持手板“笏”,以示威嚴。接著,明仁天皇致詞,表示要遵守日本國憲法,祝願國民幸福。努力完成日本國和日本國民整體象征的任務。
在慶典中,有158個國家元首、總理和代表、各國外交使節夫婦等應邀出席。日本天皇的登基儀式與中國唐代皇帝登基禮儀頗多相似。其慶典程序、布置、裝飾、氛圍等有著中國古代曆屆皇帝登基儀式的影子,音樂歌舞也類似。可見中國曆史文化包括宮廷文化對日本影響深遠。
“燒錢”的美國總統就職典禮
美國總統就職典禮舞台充分展示總統的個性。每屆總統都努力地把這一屆政府刻畫上自己風格特色。為體現政權來自人民,典禮係列文化活動,多種多樣,彰顯民眾擁護總統的熱情。費用除了法定之外,執政黨還募捐,有人說,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是一次“燒錢”活動。
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就職典禮於1789年4月30日在紐約市的聯邦大廳舉行。此後,各屆總統均舉行宣誓就職儀式。總統就職典禮慶祝活動通常持續10天,從就職日的前5天至就職日的後5天。
美國憲法中對就職典禮所規定的唯一一項,就是在總統進入總統辦公室執政前,必須進行宣誓。然而隨著曆史的推移,就職典禮的傳統項目也逐漸擴大,已從最初一個簡單的就職宣誓儀式,發展成為如今一個包括遊行、演講和舞會的慶祝活動。
2009年1月20日,在萬眾矚目的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上,奧巴馬乘坐總統專車“美國一號”,行駛過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街,向前來支持的美國民眾揮手致意。2013年1月21日,奧巴馬再次就職,就職儀式包括教堂禮拜、宣誓、演說、就職午餐會和就職遊行及舞會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