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踰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譯文”
追求名利時不要搶在他人之前,進修德業時不要落在他人之後;當享受物質生活時不要超過自己的身份地位;當修養品德時,不要達不到自己所能達到的標準。
“評析”
一個組織中,影響其成員積極性的因素有很多,諸如工資待遇、工作條件等等,在各種影響因素中,規章製度、管理者的個人品德是兩個關鍵性的因素,它直接影響到領導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管理者的個人品德行為在下屬中起著表率作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章製度可以約束下屬的行為,保證管理者的領導工作得到正常實施。
以德服人是指靠個人魅力來征服下屬,使他們歸順、服從;以理服人則是指用製度或道理來說服人執行。《菜根譚》中說:德在人先,利居人後。領導服人的要點,在於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孔子曾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英明的領導應該既禮又兵,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下麵這個例子希望能對管理者有一定的啟發。
一個人喝了許多酒後耍酒瘋,被扭送到法庭。那人預感到法官要懲罰他酗酒,就說:“首先我想向法官提出幾個問題。”
“你問吧!”
“我如果吃了沙棗,這不好嗎?”
“沒有什麼不好。”法官回答。
“如果我再喝些水,這有罪嗎?”
“沒有罪。”
“然後我躺在陽光下曬一會兒,這是不是犯法?”
“當然不是。”法官說。
“那為什麼棗加上些水放在陽光下釀成的酒,您就說有罪,並聲明禁止呢?喝了這種酒,您就認為破壞了法律嗎?”那個人質問法官。
法官想了想,沒有回答他的質問,而是反問道:“先生,現在我向你提幾個問題。如果我向你潑一點水,這會使你得病嗎?”
“不會!”那人回答。
“如果我往你頭上倒點黏土,你會殘廢嗎?”
“當然不會!”
“那麼我把黏土摻些水做成磚頭,再放在太陽下曬曬,然後用這種磚頭猛力擊你的頭,這有什麼後果?”
“磚頭會打破我的頭,甚至我可能死去!”那人回答。
“那很好”,法官說,“你提到的這種酒也是這樣。如果用水和黏土做出的磚頭會砸破頭,那麼用水和棗釀成的酒,喝了會酗酒鬧事,破壞法律。”
管理者在批評和懲戒下屬的時候也應這樣。下屬犯錯,管理者該批評和懲罰的時候,是不能手軟的。但是,應該盡量做到以理服人,多聽聽下屬的解釋。當然,也不能讓犯有嚴重錯誤的人憑著狡辯輕易過關。當麵對別人狡辯的時候,不用著急,也不用生氣,學著讓對方申辯,在他們申辯的過程中,運用你的智慧抓住他們的漏洞反擊,設法把他的“球”踢回去,讓其心悅誠服。
但這種以理服人的方式多半隻是短期的,以德服人才是長期的。以理服人並不能做到同舟共濟,患難與共,大家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條約的規定下做事情。一旦利益不平衡,下屬就會甩手走人。而利益是隨時都會變化的,如果想保持長久的利益平衡勢必會浪費許多的精力。所以要以德來平衡總體利益,淡化細小的利益衝突。這樣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