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做一個寬容大度彰顯胸懷的領導者(2)(2 / 2)

如今,這封褪了色的林肯親筆簽名信,被一家著名的圖書館收藏展覽。這封信的旁邊還附帶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羅斯韋爾.麥金太爾犧牲於弗吉尼亞的一次激戰中,此信是在他貼身口袋裏發現的。”

一旦被給予第二次機會,麥金太爾就由怯懦的逃兵變成了無畏的勇士,並且戰鬥到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由此可見,寬恕的力量是何等巨大。

但是,從古至今,還是有不少管理者對待犯了錯誤的下屬,不是將其調走,就是降低使用,或是不再給予重要性的工作。更有甚者,少數管理者就是喜歡“痛打落水狗”,下屬越是認錯,他咆哮得越是厲害。他心裏是這樣想的:“我說的話,你不放在心上,出了事你倒來認錯,不行,我絕對不能放過你。”

這樣做會是什麼結果呢?一種可能是被罵之人垂頭喪氣;另一種可能,則是被罵之人忍無可忍,勃然大怒,重新“翻案”並大鬧一場而去。這時候,挨罵下屬的心情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就是認為,我已經認了錯,你還抓住我不放,實在太過分了。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沒有誰能保證一輩子都不做錯事。因此,對待有過錯的人才要有寬容的胸襟,不要因為對他們的期望高而求全責備。

作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如果你把任何的事都要求的盡善盡美,未免會把你搞的很疲憊。如果什麼都完美,那麼別人就沒有機會。所以,你要學會“給下屬再來一次的機會,不要把所有的事都做的完美”。

管理箴言

1.你放手讓優秀人才去做的事情都是比較重要的,相對而言也是比較容易出現閃失的,因此,你就應當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有可能出現的過錯。對於那些過錯,你應當對各種情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去理解和原諒他們。

2.作為管理者,應當認識到,優秀人才都會犯錯,別的人,包括自己恐怕也難以避免。因此,就算是因為對方個人的原因,你也要采取一種寬容的態度,畢竟不能因為一次過錯就否定整個人。

3.隻有第二次機會才有可能彌補先前犯下的過失。如果我們能寬容一點,給他再來一次的機會,鼓勵他,而不是打擊他,那麼也許你真的可以看到奇跡。

允許失敗相當於鼓勵創新

接受部屬成功是很容易的,但問題來自於容許成功的反麵。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中國人對失敗者素來就缺乏寬容的氛圍。比如,對失敗者往往是價值全盤否定,古代就有“成者王、敗者寇”的說法。正是由於失敗的風險太大,才使得人們普遍缺乏冒險精神,才使得對這種精神的培養和鼓勵長期滯後不前。所以,當那些有革新意識並具冒險精神的部屬所做的一些嚐試沒能取得成功,而是失敗,甚至是徹底的失敗的時候,不要因此而懲罰他們。失敗的部屬已經感到非常難過了,羞愧、挫敗感和尷尬的心情已經對他們產生了負麵影響。此時,管理者要寬容一點,強調所做努力中的積極方麵,並讓他們以積極的、“吃一塹,長一智”的態度對待失敗,鼓勵他們繼續前進。失敗是成功之母。要承認失敗,繼續前進,盡管去嚐試別的途徑。

當我們在劃一根火柴的時候有兩種必然的可能:成功或者失敗。有些火柴我們要劃過很多次才能燃燒起來,而有些火柴甚至就不可能再被劃亮了。容許失敗是管理者寬容和成熟的開始。因為發展會帶來變革,而變革必然伴隨失敗。如果員工因太在乎不要犯錯誤而求穩妥,也許就可能招致更大的錯誤發生。

在工作中采取一種“容許失敗”的態度,使員工敢於正視自己的“失敗”,其實是管理者的另類激勵。鬆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犯了一個誠實的錯誤,公司是會寬恕你的,把它作為一筆學費;而你背離了公司的價值觀,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直至解雇。

李嘉誠是華人企業家的典範,他的寬廣胸懷和容人的氣量讓所有人都感到佩服。他對那些有功的屬下自然倍加珍惜,但對犯錯誤的員工也沒有心存怨恨,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機會。

李嘉誠曾經不止一次地說:“作為一個企業家就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隻要你選定的人才就要敢放手讓他們去幹,不要怕他們犯錯誤。一次犯錯,兩次犯錯,不可能永遠都犯錯。”很多員工都非常欽佩李嘉誠並沒有因為他們一次的失誤,就讓他們失去了做事的機會,而是幫助他們找出存在的問題,力求在下次不再重犯類似的錯誤。公司的許多人才都是從失敗中接受教訓,進而慢慢地成長起來的。

李嘉誠從來不怕下屬犯錯。他曾經對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說:“任何人都會對自己部下犯錯誤感到不痛快,但是這樣能解決問題嗎?管理人員就應該為員工的錯誤交學費,隻有付出代價才會感受深刻,減少犯錯誤的幾率。”

有一次,公司的一個年輕經理和外商談判。結果,外商非常傲慢無理,根本不把部門經理看在眼裏,對合同的條款一再地挑三揀四。也許是沒有經驗,也許是不夠冷靜,年輕經理沒有顧及公司的形象就和外商在談判桌上吵起來,合同最後也沒有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