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邊寒暄邊瞟了一眼滿桌的菜,隻覺得明晃晃地映著燈光。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婆婆已將米飯送到了跟前,笑著說:“餓了吧,先吃飯。”這時我才注意到桌上的10道菜,居然有一半以上是湯。我偷偷用疑惑的眼神瞥了一眼身旁的他,隻見他一臉投入地吃著,絲毫沒有接收我的訊息。

我從小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母都出身於殷實之家,曾經衣食無憂的生活使他們在飲食上也頗為考究。我從小就聽外公講,菜肴要講究色、香、味、形俱全,這“形”便是菜的擺盤品相。可是眼前這些菜,大部分是一半食材一半湯水,湯一律濃白,麵上漂著薄薄一層金黃色的浮油,食材隱隱約約顯露在湯水中,具體是什麼,要撈出來才知道。

我根據公公的介紹“破譯”湯中的食材:這個是散養的蘇北小公雞,這個是鄰居家養的豬排骨,這個是自家的鴨子,這個是肉皮湯。別說,看著差不多,吃起來倒是各有風味。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全是原生態的。不管是雞肉、豬肉還是鴨肉,都很香,先用菜籽油煸過,再在大灶頭上燉成濃湯,雪雪白,略略撒了點鹽,保留了食材的原味,喝一口,入口皆是鮮、濃、香。

除了湯菜,還有肉圓、紅燒鯽魚、大蒜炒牛肉、貝類燒豆腐等。這裏的肉

28 Food and Life 2015-01

圓以糯米為主,揉入蛋清、肉糜、香蔥,放進油鍋炸一下,吃前蒸一蒸,聞著就噴噴香。鯽魚是公公從門前河裏捕撈來的;牛肉是鄰村養的黃牛肉,肉質比水牛肉緊實,更香更有嚼勁;而貝類燒豆腐,貝肉的鮮美完全滲透到手工豆腐中,可謂鮮鹹入味。

我邊誇獎婆婆手藝邊大快朵頤,未來公婆則眉開眼笑地看看我,不停地勸菜。這頓飯,賓主盡歡,但是我真是吃得撐到了喉嚨口。

後來,先生向我解釋了之前的疑惑。他說,自己家裏所做的都是家常菜,而湯湯水水則是鹽城菜的一大特點。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湯菜的原因了。

記得鄭板橋曾有一聯:“白菜青鹽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所描述的是隱居在蘇北小鎮白駒的友人閑適的生活狀態。那麼多年過去了,這一餐飯仍讓我記憶猶新,而我內心深處更是懷念和眷戀在蘇北這個小村裏最初感受到的溫情與家常的閑適。

食尚 東方廚情

3

與同事午餐時,有位男同事抱怨說,上門實在是個累心的活兒。這個話題一開,大家七嘴八舌開始說道起各自第一次上門的經曆。

雖然和妻子結婚已3年有餘,但是第一次上門時的場景我仍記得清清楚楚。

太太是上海人,有著上海女人的精致、能幹,更有上海女人的懂事和貼心。在上門前,她就幫我惡補了她父母的喜好,所以投其所好的我很快融入到了他們的家庭。其實上海的丈母娘和丈人,並不完全如網上所言那般勢利、現實!在我看來,他們隻是有著對女兒未來的擔心和謹慎。如今我也有了個閨女,捧著她肉嘟嘟的笑臉時,我會想,誰願意將孩子的未來托付給一個不著四六,不能給女兒帶來安全感的男人呢?

記得上門那天,已近黃昏。華燈初上,客廳裏幾掛水晶頂燈全部大開,閃著柔和的碎光。而餐廳內的大餐桌上,滿滿一桌子菜已然久候,八碟八色涼菜和一瓶五糧液就這樣震懾住了我:醬紅色五香熏魚,粉紅色蔥香鴨胗,淺黃色鹽水鴨,明黃色白斬雞,青綠色馬蘭頭香幹,深棕色四喜烤麩,亮黑色涼拌木耳,輕白色蘿卜絲拌海蜇頭,盤盤皆用回紋金邊餐盤盛著,在水晶燈的照映下,閃耀著晶瑩的光澤,讓人食指大動。

雖然滿滿一桌菜,但我卻不敢大快朵頤,維持形象是必須的。所以我極盡斯文之能事,規範地使用我所知道的所有餐桌禮儀。比如說,就近夾菜。麵前的蘿卜絲拌海蟄和涼拌黑木耳,我夾了一筷又一筷。妻“撲哧”笑了起來,丈人、丈母娘見此情景,也都忍俊不禁。還是

29 食品與生活 2015-01

丈母娘比較疼毛腳,起身在我碗裏添了塊熏魚。我夾起魚,矜持地放進嘴裏,細嚼慢咽。天知道我有多想一口吃掉。外脆裏嫩的熏魚,五香味濃鬱,醬汁深深沁入魚肉,每一絲魚肉都帶著絲絲的甜意。這時,妻又夾了塊四喜烤麩給我,對我別有深意地眨了眨眼。烤麩寓意“靠夫”,果斷吃掉,回她一個了然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