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火的背後(一)(1 / 1)

紅火的背後(一)

安全

現在火鍋餐飲消費一年四季都紅火,一到冬天就更旺。究其原因,除了價格因素外,它確實有其他餐飲沒有的特點:食材豐富、自己的口味自己調、熱氣騰騰。應該說,規範經營的火鍋店確實是冬天餐飲不錯的選擇。然而,個別不法經營的火鍋店,暗藏著另一種不為人知的“紅火”,卻是一種禍害了。

火鍋的 紅

2014年5月和9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分別公布了全國食品監督抽檢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抽檢情況,指出餐飲服務行業中仍存違法添加蘇丹紅和羅丹明B等現象。兩者都是鮮紅色的合成染料,已被列入《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不允許在食品中使用。在火鍋湯料和豆瓣醬中檢出羅丹明B等,可能是企業為了使產品顏色鮮亮,違法添加該物質,也可能是采購的辣椒粉、辣椒油等原料中添加了該物質。

很多消費者最中意的麻辣鍋底雖然可以辣到酣暢淋漓,但可能是“火鍋紅”、“辣椒精”等添加劑的“主戰場”,紅紅的麻辣鍋久煮不褪色的更要留心。因為天然的辣椒紅色素高溫長時間煮肯定會褪色,隻有化工合成的紅色染料不會褪色,這也是為什麼不法分子要違法添加羅丹明B等染料的原因。

另外,味道太香太濃的鍋底要注意。火鍋的香味都是自然散發的,越煮越香,而一端上就香氣衝鼻的火鍋,絕大部分可能是加了增香劑。監管部門對於鍋底也有明確的規定,火鍋店必須公示鍋底內的添加劑,如果沒有明確公示的,消費者可以向火鍋店要求知曉。

火鍋的 火

有一家火鍋店的生意十分火爆,而且回頭客居多,吃過這家店火鍋的顧客都說特別過癮。餐飲食品安全監督執法人員在對該餐館進行采樣監督檢測時,發現抽取的火鍋湯料中含有可疑物質,經過檢測,湯料樣品中含有罌粟堿、蒂巴因、可待因、嗎啡等有害成分,後查實是店主在火鍋湯料中加了罌粟殼粉。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曾報道過,在一些批發市場發現不少商家偷偷銷售添加了罌粟殼的調味品和被包裝成調味料的罌粟殼粉。一些餐館老板說,使用了這種“特殊”調料後,顧客數量大增,帶來了好生意。

完整的罌粟殼呈橢圓形或瓶狀卵形,一頭尖,另一頭呈6~14條放射狀排列的冠狀物。火鍋底料裏是否有罌粟殼,從外觀上不易識別,因為火鍋店一般是將罌粟殼碾成粉狀使用,通常隻能通過化驗室的檢驗來鑒別。餐飲經營者在火鍋中使用罌粟殼,目的是讓食客的味覺產生依賴,過量食用會致使上癮。

罌粟殼火鍋對人體會有什麼危害呢?長期攝入罌粟殼內的“有毒物質”會導致慢性中毒,對人體肝髒、心髒有一定的毒害,出現發冷、出虛汗、乏力、麵黃肌瘦、犯困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對神經係統、消化係統造成損害,甚至會出現內分泌失調等症狀。我國對罌粟殼的管理使用有著明確規定,禁止非法銷售、使用和販賣罌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