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嗑瓜子過多不但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會適得其反,引起肥胖、上火、口舌生瘡等病症。經常嗑瓜子,會在吐殼的同時將大量的津液帶走,唾液過多流失令口腔黏膜失去了保護,不斷與食物摩擦,產生破損,於是潰瘍隨之而來。此外,還容易引起牙齦炎、齲齒等。通常情況下,食物幹燥、粗糙加上飲水不足,都極易引發口腔潰瘍。建議消費者吃瓜子等炒貨類食品時多喝水,最好喝點綠茶、菊花茶,既能緩解上火症狀,又能減少瓜子的攝入量。

熱點 本期策劃

類人

不宜吃瓜子

瓜子含有大量油脂,以下四類人不宜吃瓜子:

高脂血症患者:食用瓜子後會使血液中的脂質水平升高。

膽囊切除者:瓜子所含脂肪需要膽汁去消化。膽囊切除後,儲存膽汁的功能喪失。這類病人食用瓜子會引起消化不良。

胃病、肝病患者:瓜子含有大量脂肪,腸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和肝病患者食用後會加重病情。

瓜子

15 食品與生活 2015-01

食用瓜子的安全隱憂

黴變

瓜子雖然廣受歡迎,但近來關於瓜子質量問題的報道也常常見諸媒體,令許多消費者感到疑慮和不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瓜子發黴的問題。因瓜子為農副產品,受氣候環境影響因素大,加之原料為一次大規模季節性收購,儲藏後常年加工,如果儲藏方式不當或時間過長就容易產生黴變。黴變產生的毒素主要是黃曲黴毒素,這是黴菌的代謝產物,有很強的致癌性。黃曲黴毒素進入人體後,在肝髒中存留最多,因此對肝髒的損害也最大。

不過,陳黎英表示,消費者也不必過於擔心,一次性攝入大量的黃曲黴毒素或長期誤食才會導致黃曲黴毒素中毒。因此,偶爾吃到發黴的瓜子或者誤吞問題也不大。要避免黃曲黴毒素的產生主要是避免瓜子發黴。正規的企業在儲存瓜子時會采取控製濕度、低溫保存、保證通風等措施降低瓜子的黴變率,加工前還會挑出黴變的瓜子,再進行炒製,這樣,瓜子的黴菌孢子已被殺滅,所以一般不會再發黴。我們平時吃到的發黴瓜子基本上是在加工前已經發黴。

氧化酸敗

瓜子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加工好的瓜子如果暴露在空氣中也很容易氧化酸敗,即平時所謂的“耗敗”,產生“哈喇味”。生產企業會采取多種措施減緩瓜子的氧化酸敗,包括在加工瓜子的過程中加入抗氧化劑、在包裝中加入脫氧保鮮劑、采用不容易透氧的包裝材料等。所以,瓜子的外包裝一旦打開或破損,瓜子就很容易受潮、變質,應盡快食用,或存放在幹燥、密封的容器內。

濫用食品添加劑

在我國廣大的中小城鎮和農村市場上,一些企業為了追逐利潤,在加工過程中超量使用糖精鈉、甜蜜素等添加劑,損害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食用較多的糖精鈉會影響腸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降低食欲。

此外,為了讓瓜子看上去更潔白,一些企業過量使用亞硫酸鹽為瓜子漂白。食入過多亞硫酸鹽,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嘔吐、腹瀉等症狀,特別是氣喘患者,更容易對亞硫酸鹽產生過敏。有些企業甚至違法使用工業雙氧水對瓜子進行漂白。工業雙氧水含有重金屬鉛、砷等有害物質,食用經其浸泡過的食品,會強烈刺激人體的消化道,甚至可能致癌。

還有的企業使用滑石粉、石蠟為炒瓜子“拋光”。雖然石蠟(即食用白油)是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但食用過量含有石蠟的瓜子,會有嘴麻、對煙敏感、易咳嗽和咽喉腫痛等症狀。

瓜子

瓜子的安全選購

葵花子

外觀:黑白相間長條紋,以顆粒大、均勻、飽滿、殼麵有光澤為佳,無雜質。

氣味:打開包裝袋,無耗敗味,香氣宜人。

味道:齒嗑易開,籽仁鬆脆香甜,味道鮮美為佳。

西瓜子

片型:以片粒均勻、板正平直為佳。

殼麵:殼麵鼓起的籽仁飽滿,皮殼凹癟、發黃、破裂為次。

味道:齒嗑易開,籽仁膽厚鬆脆,味道香而鮮美為佳。

白瓜子

外觀:顆粒較大且均勻,色澤自然為佳;有黃板、凍板、髒板等為低劣產品。

殼麵:殼麵鼓起的籽仁飽滿。

味道:齒嗑易開,籽仁鬆脆香甜,味道鮮美無苦味為佳。

此外,如果要買現場炒製的散裝瓜子,陳黎英建議消費者最好在秋季購買,因為瓜子的收獲季節一般在9~11月,春季銷售的瓜子可能是陳年瓜子,已經不太新鮮,黴變的概率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