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陷阱”裏的苦心
心情故事
作者:史峰
周三下午,班主任孫老師正在辦公室裏備課,班長李偉跑進來,焦急萬分地彙報:“老師,不好了,孫燕哭了,哭得可傷心了,誰勸也勸不了。”
“孫燕為什麼哭啊?”孫老師問班長。
“不是剛剛發了數學試卷嘛,孫燕錯了三道題,才得了70多分,所以就哭了。她這人就是太要強了。”班長解釋說。
孫老師急忙隨班長進了教室。可不是,孫燕正趴在課桌上嚶嚶地哭呢。周圍圍了好幾個小姐妹,都很無奈地看著她,估計已經無計可施了。
見到老師進了教室,同學們都閃在一邊。
孫老師走到孫燕的課桌前,看到了被孫燕揉成一團的試卷。孫老師把試卷展開,果然是70多分。這樣的成績,對孫燕來說的確不怎麼理想,每次考試,孫燕的成績都會在九十分以上,她從來沒有得過這麼低的分,果然是“慘敗”。
正是一貫的優秀,一貫的考試勝利,才讓孫燕有了無法麵對失敗的脆弱心理——考試“考砸”了,就不知所措地哭泣不止,這樣的心理承受力有點讓人撓頭。
但是,孫老師有辦法,這樣的孩子是可愛的,也應該幫幫她。孫老師先安慰孫燕,說了這次考試失敗的許多“客觀原因”,也是幫著孫燕轉移一下傷心自責的“焦點”,漸漸地,孫燕控製住情緒,不哭了。
正好下一節是自習課。孫老師把孫燕叫到辦公室,跟她談心。無非就是說些“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話。但是孫老師知道,僅僅跟孫燕講這些“理論”,還不足以造就她可以承受失敗的耐受力,堅強的心理意誌需要許多次的“失敗實踐”來磨煉。於是,孫老師針對孫燕脆弱的心理,展開了“十連敗”磨煉計劃……
這天早晨上課前,好多同學在教室門前踢毽子,孫燕也在其中。孫老師走過來,喊:“孫燕,你一次能連續踢多少個?”
孫燕說:“20個沒問題。”
孫老師說:“還不如我踢得多。”
“老師,你會踢毽子?還能一次踢20多個,我不信。”孫燕對孫老師“不屑一顧”。
“不信,咱就比試一下嘛。”孫老師向孫燕發出挑戰。
“比就比。”孫燕對孫老師還是“不屑一顧”,認為贏孫老師是小菜一碟。
孫燕先踢,一連踢了30個才停下來。孫燕很自信地看著孫老師,完全是勝券在握的樣子。接下來是孫老師踢。天啊,50個還沒停!孫燕都看傻眼了!她哪裏知道,孫老師做學生時,是學校“毽子隊”的隊員,功夫了得,不然孫老師也不會跟孫燕比賽的。
孫老師贏了,同學們為孫老師歡呼。孫燕敗了,同學們說她羞。孫燕臉也紅了,不過她還能承受這點兒失敗——這是孫老師設計給孫燕的“第一敗”。
孫老師希望用更多的“失敗”來磨煉孫燕的心理素質,提升她的心理承受力。於是孫老師給孫燕設計的“第二敗”登場了。
孫老師把班裏5位成績優秀的同學叫到辦公室,說自己遇到了一道“數學難題”,無論如何也解不出答案,希望他們5位能幫幫忙,尋到解題的思路,最好能解出答案。前來解答難題的同學中當然包括孫燕。
5位同學在辦公室裏幫孫老師解數學題,解了一節課,誰也沒有解出答案,他們都“失敗”了——孫老師就是故意弄一道難題,好讓他們都失敗,因為有人陪孫燕“一起失敗”,所以孫燕又能承受這次失敗的磨煉。
孫老師巧妙地設計著一個個“失敗陷阱”,在不經意間讓孫燕一次又一次跌落進這樣的“失敗陷阱”裏去——每一次跌落,既不至於讓孫燕感到“崩潰”,又能達到遞進增強她對失敗的心理承受力的目的。
一個“失敗”連著一個“失敗”,孫燕走過了“十連敗”。當一個心理脆弱的女生經曆了“十連敗”的磨煉之後,她原來脆弱的心理會呈現出堅強的一麵嗎?
又一次單元測驗的時候,孫老師故意用“最嚴格的標準”批閱孫燕的試卷,她本來能得104分,可是孫老師隻給打出了89分,這個成績對於孫燕來說,又是一個“失敗”。孫老師想用這個“人造失敗”來檢驗孫燕在經曆了“十連敗”的磨煉之後,是否有了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看到89分,孫燕還會把試卷揉成一團嗎?她還會趴在課桌上嚶嚶哭泣、傷心欲絕嗎?孫老師心裏也沒有多少底數。
試卷發下去了。
班長沒有跑到辦公室向孫老師彙報孫燕傷心哭泣的事情。孫老師終於忍不住,親自去教室觀察情況,孫燕正拿著試卷修改錯誤,根本沒有哭!
孫老師放心了。經曆了“十連敗”的磨煉,孫燕已經變得堅強起來。失敗不再是孫燕心頭的一把尖刀,失敗已經成為她精益求精的動力——我就是孫燕,我後來才知道“失敗陷阱”裏的那些苦心和期望……
(作者:山東省莒南縣第八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