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國家慈善事業模式借鑒
國際研究
作者:陶叡
【摘要】慈善是指在政府倡導、幫助和扶持下,個人或者群體自願的通過社會組織機構或其他途徑,向社會或個人無償提供錢物以及勞務等,旨在改變受助者生存環境的援助行為。英美國家的慈善事業發展曆史較長,有著較為成熟的運行模式,分析其慈善事業的管理模式對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具有啟示作用。
【關鍵詞】英國 美國 慈善事業 模式 啟示
【中圖分類號】D73 / 77 【文獻標識碼】A
慈善事業可以說是我國的“第三次分配”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有利於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但近年來我國的慈善界接連曝出“郭美美事件”、“尚德詐捐門”、“壹基金風波”等,這說明我國的慈善事業運行機製存在著諸多問題。而英美國家的慈善事業發展曆史較長,有著較為成熟的運行模式,分析其慈善事業的管理模式對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具有啟示作用。
英國慈善模式分析
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的慈善事業有著悠久的曆史。而英國的慈善模式不同於美國依靠民間力量的方式,其采用的政府和民間合作的發展模式。在20世紀80年代,英國保守黨執政期間,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來讓慈善組織提供一定的服務,與此同時,布萊爾政府積極推行公共部門改革,重新劃分了政府部門、私營部門與慈善部門之間的權責關係,由此,英國慈善組織的經費收支便主要由公共部門中的政府財政撥款和以合同購買服務的形式所支付的費用構成。
英國的政府在慈善事業運行中進行了一定的幹預,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一是政策法規方麵的幹預。英國政府在對慈善事業的管理方麵已經形成了較為周密的法律法規體係,並且其政府具備了管理慈善事業的行政職能體係。在法律上,英國製定了《慈善用途法》、《托管人管理法》等專門管理慈善事業的法律法規。在行政職能部門發展上,英國設立了獨立於英國教育部、文化部和內政部等政府機構外的英國慈善委員會。這一方麵實現了英國政府對慈善事業的管理,另一方麵也考慮到慈善組織相對獨立的自治,寬鬆的等級監督為英國慈善組織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較為寬鬆的運作環節。
二是政府與慈善組織合作較為融洽。英國政府在慈善事業的發展上進行了較大的財力投入,與之配套的是,政府建立了一套支持政府與慈善事業合作運行的行政支撐係統。
除此之外,政府還建立了第三方注冊、監督體係,並以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引導慈善事業的發展。政府在製定有關慈善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時,往往要征求慈善組織與社會公眾的意見,並考慮其可行性與操作性,保證其後期的順利推行。這充分體現出政府對慈善組織的尊重,並以合作、共贏的態度與之共同發展。而在政府與慈善事業的合作發展中,政府與慈善機構所承擔的任務側重點又有所不同,政府始終扮演著支持者角色,並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而慈善組織則是積極的執行者角色,二者共同促進了英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美國慈善事業模式分析
美國的慈善事業由民間主導,其具有以下兩個特點:首先是民間捐贈踴躍。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在其作品《財富的福音》中寫道,富有者不應將其財富留給家人,而應該盡可能的回饋給社會。他的這一理念得到大多數美國人的認同,2011年的全球捐贈指數調查顯示,65%的美國人捐過款,而43%的美國人參與過誌願者活動,而且美國公眾個體都有自己長期支持的一些非營利性組織,這使得其將慈善活動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其次是美國的聯合募捐發展較為成熟。聯合募捐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捐贈方式,據統計,2004到2005年度,美國聯合募捐的金額達46億美元。其運作過程有相應的政策保障,其資助的組織為非營利性且由誌願者共同管理,而每個組織也有義務每年遞交獨立的審計報告。
美國慈善事業發展的成功首先是因為其製度的原因,社會職能與經濟職能的分離催生出眾多的慈善組織來滿足社會弱勢群體的需求;其次是美國大多數的慈善組織由民間發起,並以社區為組織發展,因而其能夠較快地感知到基層社區民眾的需求,這相對於政府主導的慈善組織更高效且成本較低;再次,美國有著民主自治的文化傳統以及宗教信仰,而宗教與傳統文化糅合下產生的美國慈善文化也影響了眾多的企業家與富人,尤其是“富罪文化”的發展成為基督徒的一種固有的價值觀,這種文化軟環境也促進了美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美國的慈善管理整體上較為鬆散,其管理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注冊管理模式較為鬆散。美國的慈善組織並非一定要注冊才能成立,但如果要想獲得免稅資格,則必須進行備案,而當非營利性的慈善組織想要得到政府部門的資金支持時,其便需要進行注冊。盡管如此,美國慈善組織的注冊過程也並不十分嚴格,其運營執照不需要向政府報批,而政府也不得以職權來幹擾慈善組織的正常管理或幹預其內部事務,這給予了慈善組織較大的獨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