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人在中國代表了華爾街資本主義的模式,和日本、德國工商國家的模式。德國有很多習慣都是這樣子,世世代代想把這個東西做好,也沒有想著上市。歐洲有的家族企業上市,意味著對家族的背叛。
所以這兩種方式本質上是人長的不一樣,感謝互聯網和天使投資人,讓中國從地派變成天派國家。現在人人都是玩天派的,但還是看看你麵對的創業者是什麼樣的人?馬雲做的是互聯網,但是他要做102年的阿裏巴巴,這就很麻煩。他很早就失去了大股東的地位,怎麼辦?一個人長什麼心就幹什麼事,你要把這兩個矛盾解決掉,要麼就是天才,一般人做不了。
(2)羅胖學不來,蘇寧行不通
移動互聯網不一樣了。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是二分法打破了,從天派、地派,中間加了移動派,所有傳統企業都很焦慮,如何在移動互聯網贏呢?現在普遍兩種方式。一種學蘇寧,你是一個地派的心,但是你要迎接互聯網中贏的機會怎麼辦?京東做一個東西,我再做一個線上的東西顛覆反超,這一般都是“左右互搏”,非常困難,你照著顛覆者的樣子做,最終你是不行的。蘇寧的路子很難走。
還有一種路子是學老羅(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就是魅力人格體。你做魅力人格體,但這很難做。大部分人學不了羅胖,而蘇寧是行不通的。
(3)移動互聯網:重度垂直
那麼怎麼辦呢?我給大家看我現在發明一個詞——“重度垂直”,就是移動互聯網贏的方式。你看房多多,那一定是一百億美金的公司。所有這些公司做的事基本上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重度垂直。
什麼叫重度垂直呢?其實就是O2O的做法。O2O的核心就是說,不管天派、地派,你要對一個細分人群有體驗。
本質來講就是這麼個事,重度垂直就是要建立一個體係,要在細分領域跟有限用戶拚,要重度運營。
在PC互聯網時代裏邊,大家生存邏輯是這樣的:首先你要有一個免費的殺手級應用,這個是獲取海量用戶的,你的用戶是小白,就是小白鼠,他是流量不是用戶。所以整個互聯網時代是三合一的,因為要免費殺手級應用,因為要海量,因為要小白鼠,所以是贏家通吃——一家贏了,寸草不生。
移動互聯網不是這樣,從一開始基本是一個有限用戶的互聯網,因為移動互聯網是C2B的,人人都知道是誰,所以你不需要海量。現在動不動就說我的專項過了一億了,你要有10萬個種子用戶,或者到100萬個,你一定可以做到10億美金。
第二個最重要的是,移動互聯網從一開始就是收費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人是有付費習慣的,PC互聯網的用戶是沒有付費習慣的,這是很大的變化。
有些用戶可以付費,就導致你跟用戶之間產生了粉絲和寵物的關係,而不是小白的關係。小白不是重度用戶,但是當你把用戶變成粉絲,你自己就變成寵物了。所有移動互聯網的贏家本質上來講,變成了粉絲養的寵物。
這個變遷剛好迎合了什麼?大家仔細看看做這個PC互聯網隻有極少數人能做,但是做移動互聯網很多人能做,為什麼呢?它很大程度上跟中國的地派傳統,和中國的傳統行業吻合、暗合了。
絕大部分傳統產業的人都沒有海量用戶,都是服務自己的產品,都是有限半徑。你不管做什麼產品,你都要收費,傳統領域裏麵沒有免費的習慣,傳統領域極其重視自己的客戶,所以有限、收費、重視客戶關係,這三個東西在精神上和移動互聯網更契合的。
所以我經常告訴我們黑馬的人你會在線上賣酒,就會在線下賣酒,本質上是一樣的。所以移動互聯網是更多中國創業者特別容易掌握的工具,這個工具一旦掌握了後麵商業的展開就非常好。
(4)互聯網思維不持久,建體係才長久
互聯網思維本質上是不持久的,思想派是不持久的,你學到幾個東西,但是所有投了思維派的人,最後是很難的。但是你去做體係的人,是很持久的。一個創業者,一旦從思維邁到體係,就真正具備10億美金(的估值),否則的話你永遠跟影響力、跟思維打轉是不行的。大家記住我的話,凡是經常講思維的人肯進不到B輪、C輪的,反之建體係的人一定能夠走到10億美金,所以天天講思維肯定是不行。
建體係,一個就是用移動互聯網的工具來構建移動互聯網的虛擬消費場景。構建場景的能力,就是做上帝的能力。有一種什麼樣的場景,裏麵有什麼樣的難題需要去解決,構建場景的能力我認為是最難的。現在創業者經常說:我要解決一個需求。構建場景的能力、想象力我認為是第一的,當想象力出來以後就是構建體係。(58、去哪兒、神州租車)這些公司想象完了,都在花很長時間建體係,58、去哪兒、神州租車,他們都在建和用戶、員工溝通的體係,這個體係非常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