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那些O著O就OVER了的企業(2 / 2)

表1-2 生活服務類O2O死亡名單

企業名稱 企業簡介 運營情況

家裝360 2012年10月成立於北京。裝修服務網站,對接用戶、裝修公司、設計師等。 已關閉

身邊家政 2013年5月成立於北京。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應用,直接對接客戶與小時工並進行撮合。 已關閉

美裝 2013年6月成立於北京。屬於家居裝修服務網站。 已停止運營

邦家政PH+ 2013年11月成立於廈門。是一個在線家政服務平台。 已關閉

通過對這些死亡企業的病理學解剖,我們發現他們有如下病症:

(1)整體市場的競爭環境不容樂觀

58到家、阿姨幫、泰迪洗滌、e袋洗、閃送等,拚到最後都是看燒錢能力和整合資源的運營能力。

(2)掉進消費頻次低的黑洞

一個強需求勝過一個好產品。細分市場雖然有機會,但也要看是否是大剛需、高頻次的消費。比如地板打蠟,一年一個家庭最多給地板打一次蠟。用戶群基數小,消費頻次低。這樣的項目如果作為單獨項目去運作,其下場可想而知。當然,放在整個家政平台上運作是可行的。

3、出行類?

2014年騰訊支持的滴滴與背靠阿裏投資的快的在全國轟轟烈烈地上演補貼大戰,據統計,兩家燒錢的金額高達24億元。隨著百度穀歌參與的Uber進入中國市場,汽車出租市場硝煙彌漫。旅遊和汽車相關的創業項目雖多,但是目前已經巨頭林立的競爭環境下,死傷者也大有人在(見表1-3)。

表1-3 出行類O2O死亡名單

從死亡名單可以看出,汽車後市場與打車平台一樣,是一個拚資源,拚流量的血路戰場。

(1)門檻有點高

對於初創者而言,汽車領域O2O創業是有較高門檻的。尤其是汽車平台類項目,BAT三巨頭分別涉獵了滴滴、快的、Uber三家打車項目。即使是易到用車、一號專車也逐漸形成氣候,因此打車平台基本上沒有機會可言。

(2)遭遇“重裝對手”

圍繞汽車行業做周邊相關產品的O2O項目,可避開巨頭的競爭壓力。但是,對於服務O2O新手來說,傳統線下汽車從業者轉而做線上也會是強大的重裝對手。因此,有選擇地規避潛在的重裝對手、依據用戶痛點做產品、迅速累積流量,成為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4、美業類

隨著雕爺的上門美甲的迅速崛起,以美甲為首的美業O2O市場被逐步Open。上門美發、美妝、上門按摩spa等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是傳統的美業是否連上網就能成功轉型O2O呢?美業O2O大部分發起於2013年,短短一年內,就有多個項目宣告Over(見表1-4)。

表1-4 美業類O2O死亡名單

企業名稱 企業簡介 運營情況

簡部網 成立於2013年6月,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本地美發預約指南 已停止運營

美麗專家 成立於2013年1月,是與美容美麗相關的生活應用。推薦和分享所在城市的發型師、整形醫生、牙醫等生活服務類專家 已關閉

Show發 2013年8月在深圳開始運營,用戶可利用App在線預約發型師。

? 已停止

通過對這些死亡企業的病理學解剖,我們發現他們有如下病症:

(1)上門不見得是剛需

像之前的描述一樣,所有服務類的關鍵就在於流量。因此切入細分領域,迅速做起流量來,是創業者最需要打磨的功夫。美發行業雖然有很高頻次和需求,但是上門美發這一O2O項目,是否真的是剛性需求,恐怕還需要創業者三思。且不說剪完頭發留在家裏地板上的一地狼藉,就說你能否請來理發店裏真正的“大牌”上門都是難題。即使請來了,家人特別是老公(老婆)也不見得會樂意。

(2)成本與收益難平衡

諸多上門服務,雖然丟掉了店鋪等租賃成本,但也背負線上運營與線下到達的成本。如果背負的重於丟掉的,或者盡管丟掉了重的但是收益隨之更輕了,都難免“一死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