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S

前幾天接到家裏的電話,是媽媽打過來的。媽媽住在長江九曲連環處的一個小村莊裏,照顧生病的父親。一般情況下,她不會主動給我打電話。

她顯然是打錯了,很快速地說:“把馬肖的每個號買1塊錢,再把‘40’以後的號各買1塊錢。”我愣了下,很快反應過來,她應該是打給“馬莊”買馬。我笑著說:“媽,是我。”聽筒裏媽媽顯得很吃驚:“啊,是你啊,打錯了。”匆匆掛斷電話,聲音中分明還帶著一絲羞怯。

媽媽是個“馬民”,每周都會有兩到三個晚上買馬。官方定名為“地下六合彩”的買馬,是內地莊家假冒香港馬會名義進行的六合彩賭博。數字1~49與十二生肖相對應,莊家俗稱“馬莊”,以香港六合彩開出的中獎號碼為依據,選出一個數字為中獎號碼即外圍碼,賠率為1∶40。“馬莊”有大小之分,在南方的部分農村地區,有農戶成為了小“馬莊”,專門為媽媽這樣的“馬民”提供“寫馬”服務。

媽媽幾乎每期必買。她注下得很小,每次不過10多塊到幾十塊錢。她會選擇10多個到幾十個號碼,每個號買1塊錢。即使在遊戲最為瘋狂的時候,她也絕少一個號押兩塊錢以上。這種普遍撒網的做法提高了中獎的概率,但也意味著她每次最多就賺10多塊。

媽媽隻上過小學二年級,她不懂概率,更不會上網,選擇號碼的依據主要來自於“馬報”。印在A4紙上,標記著“香港九龍傳真”或“白小姐傳真”字樣的“馬報”一張要兩塊錢,隻有媽媽這樣長期堅持不賴賬的資深“馬民”才享受著免費配送的服務。“馬莊”會定期騎著摩托車,將滿是玄機的報紙送到“馬民”家裏。

閱讀“馬報”被稱為“悟馬”,它是媽媽農作之餘的主要活動,也是她不可多得的快樂時光。通常情況下,她是一個人在讀那些晦澀的文字,希望從滿是玄機的信息中參詳出“特馬”,即本期的開獎號碼。有時候,她會和“馬友”們,多半是同齡或者小一輩的村婦,一起參悟“特馬玄機圖”。買馬比任何掃盲運動都有效,她學習了很多字,隻為參透“馬報”上的天機。傳言說中央電視台的天氣預報、“快樂驛站”等電視節目也與“特馬”有關,於是,基本不看電視的她開始關注天氣預報員的紐扣、“快樂驛站”出現的卡通動物。

相比“悟馬”,“買馬”也就是下注最為簡單。小“馬莊”不過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鄉裏鄉親,熟人社會裏自然發展出了信用交易,到“馬莊”家裏當麵交易漸漸讓位為電話下注。通常是下注的最後一刻,媽媽會打電話給“馬莊”,告訴他們買哪些號碼。然後她就會坐在昏黃的燈光下,等待“馬莊”通知結果,這個電話通常在晚上21點多。這麼多年一路買下來,媽媽似乎已經習慣了對結果不露聲色。隻是沒中的話,她依然會在床上輾轉很久。“馬報”上的一切圖案文字,此時都在很明顯地暗示中獎的那個號碼,隻是,她當時沒能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