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的成功,是銷售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
2005年4月18日,在杭州,2兩西湖龍井禦茶,拍賣了14.56萬元,每500克72.8萬元,每公斤145.6萬元,這個天價遠勝黃金,貴比鑽石。
美國製度學派經濟學家凡勃倫如果活著,聽到這個消息的話一定會開懷大笑。凡勃倫最早注意到存在於消費者身上的,商品價格越高反而越願意購買的消費傾向,於是有了“凡勃倫效應”。在凡勃倫效應中,消費目的已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與享受了,而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一種社會心理上的滿足,甚至以期獲得更廣泛的社會廣告效應。
凡勃倫心理效應在經濟學領域得到了廣泛證實,同樣是一種經濟活動,在銷售工作中我們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示:人人都有虛榮心理,隻是程度不同罷了,學會利用虛榮心理會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下麵一個情景,就是凡勃倫心理效應應用的範例。
陳冬是百貨公司的副經理。一天,他看到售貨員和一位顧客在談論一款冰箱,便走過去說道:“這款冰箱很好,不是嗎?”
“我看並不見得很好。”那位婦女搖搖頭回答。
“怎麼,你認為這款冰箱不好,是嗎?這款冰箱是由全國一流的工程師聯合研製成功的,不管從外觀、容量和結構,還是從性能和效果方麵來看,都是很好的。你認為這冰箱有哪些地方不協調呢?”
“這幾點倒還可以,隻是不應該把那個圓圓的東西裝在頂上,那有多難看啊!”
“這你就不懂了,正是頂上那個圓蓋子,才使它看上去與眾不同。現在市麵上的那些冰箱,都是方方正正的,太死板。說不定你買了這款冰箱回去,鄰家的太太見了一定羨慕不已,說你買了一台好冰箱呢!如果你買一台那種普通的冰箱回去,鄰居見了,也不覺得怎麼新奇,也許看一下就忘掉了,不是嗎?”
陳冬說完就離開了。這位婦女越想越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爽快地買了那款冰箱。
任何人都希望別人羨慕自己,這位婦女也一樣。陳冬正是抓住這一點,潛移默化地引導這位婦女進入他預先布置好的心理圈套,最後將冰箱銷售出去了。這就是利用銷售心理戰術的奇特力量。
伊斯曼打算在曼徹斯特建立伊斯曼音樂學校。同時,為了紀念他的母親,還要蓋一所著名戲院。當時,紐約高級坐椅公司的總裁亞當森想得到這兩座建築裏的大筆坐椅訂貨生意。
亞當森被領進伊斯曼的辦公室,伊斯曼正伏案處理一堆文件。
過了一會兒,伊斯曼抬起頭來,說道:“早上好!先生,有事嗎?”
亞當森滿臉誠意地說:“伊斯曼先生,在恭候您時,我一直欣賞著您的辦公室,我很羨慕您的辦公室,假如我自己能有這樣一間辦公室,那麼即使工作辛勞一點我也不會在乎的。您知道,我從事的業務是房子內部的裝修工作,我一生還沒有見過比這更漂亮的辦公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