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l
公元2054年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別行政區,台北直轄市。這一天正是中華民族萬家團圓的好日子――八月中秋。真正的風清雲淡,今晚的月光是特別的明朗,夜色是分外的柔和,空氣中彌漫著快樂的氣息,和這個星球上每一地的中國人一樣,人們也都在早早的吃完了慶祝團圓的晚飯,懷著愉快的心情踱出了家門,快樂的享受這安逸生活的甜美。
l
在台北市區西部,新建成的回歸紀念堂莊嚴的肅立在明快的夜色中。這裏本來是代表著一個城市最陰暗麵的貧民窟,在台灣民主回歸之前,這裏居住著占台北市人口總量30%的人,可他們所掌握的財產卻不到台北市GDP的1%,它可以說是代表著台灣人民一段不堪回首的辛酸歲月。在回歸祖國後,依托了中國大陸舉世無雙的驚人實力,人民的生活水準大幅上升,真正做到了當年回歸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陳澤人所暢想的那樣,人人安居樂業,個個春風滿麵,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貧窮和沮喪已經被徹底的掃進了曆史的角落。
l
這時的紀念堂前那占地上萬平方的廣場上,早就遍布了大量的人群,人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不管是三五知己也好,還是舉家帶幼也罷,人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特別的夜晚,特別的地方,表達著對生活的欣喜。
l
l廣場前有一個大約五六畝大小的池塘,池塘是依據大中國地圖按比例挖掘的,塘裏種滿了荷花,雖時已中秋,但由於台北地處大海之中,海洋性氣候明顯,天氣濕潤溫熱,所以這時的荷花還是開得格外的鮮豔,讓人見了更是神清氣爽。此時的荷花塘邊已經聚滿了人,大人們在欣賞著這夜色美景,孩子們則高興的圍繞在池塘邊嬉戲追逐,大人們也隨著他們,反正是開心而已,也就不去管他們了。可孩子總還是孩子,沒有了大人的管教就更加是肆無忌憚起來。這不,有兩個孩子已經準備彎下身去采摘塘裏的荷花了,但畢竟身單力薄,有一個孩子,大概快有六七歲了吧,手伸得太開了,身體的平衡一下子掌握不了,一個倒栽蔥就栽進了荷塘裏,碩大的荷葉頓時掩蓋了落水的漣漪。和他在一起玩的那個孩子嚇呆了,一時間手足無措,隻懂得慌忙轉身去找自己的長輩,向他們求救去了。
l
l人們誰也沒有發現這個異常的情況,悲劇眼看就要發生,這時在池塘的另一頭,本來有一個看上去落寞平淡的男人,是那種誰也不會留神注意的那種平平淡淡的人,用一句講俗了的話來說就是丟在人群中就分辨不了的那類人,唯一可能會讓人有一絲詫異的是,他的臉貌竟然叫人難以讀出歲月的痕跡。看他的相貌最多也就二十多歲,三十不到,但眼中的落寞和風霜,以及偶爾一閃而過的雍智卻在出賣著他是一個久曆人生的智者,隻不過是歲月沒有征服他的外貌而已!
l
在孩子落水的那一瞬間,他本來低頭看荷花的眼突地一閃,眼裏閃過一種發現危險時的驚醒,環目一掃,身體在神動間已由荷塘的那端閃到了孩子落水的地方,這時如果有人發現他出現的話可就要被嚇個半死了,隻知道他出現了,可誰也說不上來他是怎麼來的,空間的距離對他來說仿佛就像不存在似的,就像是你眨了一下眼後他就憑空在那兒了,而且他就應該在那兒一樣,和這夜色,月光,荷塘竟是如此的和諧。
l
l說話間他已經一把撥開了荷葉,說是一把,卻產生了奇異的效果,本來把塘麵蓋的嚴嚴實實的荷葉一下子往外擠了開去,露出了十多平米的水麵,落水孩子下沉的水泡頓時看得一清二楚,他的人已經順著水泡躍了下去,呼吸間把孩子救上了水麵。這時一大群人在另一個孩子的帶領下已經趕到了塘邊,大家七手八腳的把孩子拉上了岸,回過頭來那男人已經在另一邊上了岸,撥開眾人,走到了落水孩子的身邊,提起了小孩的兩條腿抖了幾下,那孩子本來滿頭滿口的淤泥一下子嗆了出來,孩子也大哭了出來,圍觀的群眾這才回過神來,紛紛開口讚揚起那救人“青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