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何為兵呆子(2 / 2)

就是一個稻草人站在你麵前,你拿槍捅他的心髒和要害位置就行,基本上隻要不是瞎子都能捅中,這就叫訓練時的槍法.......說到這裏有人要問了,那,那些士卒平日裏就沒拿木棍,互相對打一下,就比如現在的演習?

有,確實有,先說那個木棍模擬戰場,也是唐軍訓練中的一門重要功課,當初指定訓練計劃的人也是怕日後和平年代士兵沒有仗打,戰鬥力下降的緣故,特意製定了這一項能夠保證士兵最大程度在和平年代,體會到戰場的訓練計劃。

但這玩意兒,說的好聽,真執行也沒幾個,計劃剛定下來的前幾年,還有人這麼幹,後幾年,這基本這條計劃就是擺著看了的。

原因很簡單,大家夥都是在一個地方當兵的兄弟,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對打的時候,你好意思下死手?其實這種情況,在剛執行的時候,便發生過,兩隊唐軍拿著木棍準備對打,氣勢洶洶吼了一嗓子,便衝向了對方,然後.......

“哎,二狗子,你娘病好了嗎?”

“三驢子你還欠我十文錢沒還呢?”

“爹,明年休假咋倆買點什麼東西回去看娘啊?”

你瞅瞅,不是同鄉的哥們,就是親爹,這可咋練?一個個拿著木棍隨意應付倆下,便開始聊天,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在加上訓練的時候,有些士兵下手太重,居然打死了人(報私仇也說不定)這項訓練基本就被無聲的擱置了,武將也樂得如此,要不然這麼練,士卒的受傷率太高了,別看是木棍,少林寺的和尚用的不是就這東西嗎,打斷肋骨什麼的,簡直就是在正常不過,還是那個詞兒,和平年代,練也沒用啊,除了增加一下自己人之間的仇恨。

靠訓練提高戰力行不通,那就來個聯合軍演,但地方守備部隊,不可能有什麼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他們就是維持地方秩序,偶爾剿個山匪什麼的。

好了,又說到山匪這個古老而又偉大的職業了,說老實話,那年頭的山匪,混得慘啊,特別慘,別說盔甲了,手裏頭拿著菜刀的都有,欺負欺負老頭老太太還行,遇到個身輕體壯的年輕人都夠嗆能打得過,他們可不像電視裏那些土匪,一個個手裏頭的武器長槍,都快趕上正規軍了。

還有, 太平年代土匪也很少,因為土匪這個職業,怎麼說呢,跟農民起義軍差不多,有不少都是活不下去了,才當了綠林好漢。

那些天生就不安分,不想靠著一雙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而是同樣打算靠著一雙勤勞的雙手,隻不過是用另一種方式,自力更生,發家致富的同誌們,就不要提了。

為什麼太平年代的土匪少呢?因為老百姓都能活下去,生活還算富裕,那年頭有口飯吃,誰願意當土匪,土匪抓著就得蹲號子,情節嚴重的直接砍頭,恩.......上麵說的那些極端分子,天生就愛從事冒險這一行業的同誌們依舊不要提。

土匪一少,守備部隊就更什麼事兒幹,成天就是出個早操,完事在訓練一下,就各自在營房裏睡覺,胡侃,曬太陽,或者吃飽了飯,出去巡邏,就跟現在大爺大媽吃飽了出去遛彎一樣。

在加上徐宏軒同誌點到即止,能不多幹就不多幹的工作態度,梁州的守備軍和其他州縣湊成的這八萬士卒,在見識了戰場的慘烈,心中建功立業的念頭早就不知道丟到哪裏去了。

可沒事兒,人家依舊是正規軍,主帥說的話還是得聽,於是他們就把對麵那些如狼似虎的聯軍將士,當成了訓練用的稻草人,以一種極為標準,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教科書般的槍法,朝著聯軍將士們刺了過去。

書呆子一詞大家都聽說過,但我想說,不管什麼行業,都不缺呆子,很明顯,梁州守軍就是一群訓練訓傻了的兵呆子,一群呆子,又怎麼可能是整日刀口舔血的聯軍將士們的對手呢?

聯軍將士們瞧著對麵那群煞筆,直不楞登就捅過來的長槍,差點沒笑死,隨後便一刀打飛了這些兵呆子的長槍,完事一刀砍下了他們的腦袋。

戰爭一開始便進入了碾壓狀態,而且聯軍將士們打仗的風格還很彪悍,反正什麼陰招兒狠招都使,具體是哪個位置的,你們大概也能猜到。

所以梁州守備軍大敗,主將徐宏軒戰死,如果他知道地方軍也得上戰場的話,估計就會改變一下工作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