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管理的基本知識(1)(1 / 3)

(第一節)管理的相關概念。

人類的管理能力,也就是有目的的組織能力,可以說是人類自身的天性,古老得就像拇指可以豎起一樣,但是,管理學卻是一門相當新的學科。管理學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而正式作為一門學科卻是到了我們這一代才實現的。幾十年來,管理學發掘出了自己真正的優勢,將複雜、專業的知識轉化成具體的操作。一些自由職業者也將自己所享有的自由歸功於專業、高效率的管理能力。

什麼是管理。

管理涉及的領域是相當廣泛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軍隊等凡是人群共同活動的組織都需要管理,以指導人們完成和達到共同的目標。管理的概念並沒有確切的定義。科學管理之父泰羅認為,“管理就是要確切地知道要別人幹什麼,並注意他們用最好最經濟的方法去幹”。法國管理大師亨利·法約爾認為管理的職能應該包括以下五個方麵。

1.計劃。

計劃就是探索未來,計劃必須具有同一性、持續性、靈活性和精確性。

2.組織。

組織就是建立企業的物質組織和社會組織,使其共同目標、資源和需要相適應,以保證完成企業的基本職能。

3.指揮。

指揮就是使每個人都履行其所負的職責,做出最大的貢獻,從而使整個組織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4.協調。

協調就是統一和調配企業各部門以及所有員工的活動和力量,使一切工作和諧地配合。

5.控製。

控製就是核實情況的發展是否與既定計劃、原則、命令相符合,以便及時發現錯誤,采取措施,以保證實際活動與計劃活動始終一致。

總的來說,管理就是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指導、領導、控製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從而使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而企業管理則是圍繞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共同目標,對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行使計劃、控製、組織、製度、人員配置、激勵、領導等職能,使企業的各項工作在時間上、空間上能夠協調動作、緊密配合,從而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連續性、均衡性、經濟性和安全性,從而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占領市場,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使企業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

管理的職能。

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性質的管理,其具體管理的方法和內容是不同的,但是表現出來的管理職能卻是一致的。根據管理職能的雙重屬性,可以把企業管理的職能分為兩個大的方麵:一個是由勞動社會化生產產生的一般職能,屬於合理組織生產力方麵的職能;另一個是由勞動過程之中的生產關係所產生的特殊職能,體現統治者的管理職能。

一般來說可以把企業的管理職能分為基本職能和具體職能。企業的基本職能包括以下三個方麵。

1.不斷完善生產關係。

也就是如何正確處理企業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分配關係、企業與國家的關係、企業與用戶的關係、供應者與消費者的關係。

2.合理組織生產力。

也就是把生產力的三個基本要素:勞動者、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合理地組織起來,其中生產者是核心問題。

3.正確處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與上層建築關係的問題。

企業管理是在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所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活動的,即企業的活動是處在一定的上層建築環境中,受到它的督促和製約,因此,必然需要協調企業的活動以適應上層建築的要求。這就要求企業必須不斷改善自身的機構或者規章製度,以促進企業自身的發展。

管理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管理的具體職能一般可劃分為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四個方麵。

1.計劃職能。

計劃是企業管理的首要職能。企業管理的計劃職能就是要選擇組織的整體目標和各部門的目標,並決定實現這個目標的行動方案。計劃有多種形式,不同形式的計劃的作用和範圍也不同。計劃工作包括製訂長期和短期經營計劃,確定經營計劃的措施、途徑和方法,並把計劃指標層層解開,落實到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和每個職工,以便進行控製和考核。

2.控製職能。

控製職能也叫監督職能,是指根據預定的計劃、目標或標準,檢查實際的完成情況,找出有差異的問題,分析原因並采取有效措施,及時糾正差異,保證計劃目標的實現。控製職能與計劃職能密不可分。計劃是控製的前提,控製是實現計劃的保證,沒有控製,計劃就不能順利實現。控製的目的是保證企業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成果與預定的目標一致。

控製工作包括確立標準、找出差距、糾正偏差等內容。控製有很多形式,有經濟控製、組織控製等等,不過都要求抓住控製的關鍵。

3.組織職能。

企業的經營目標要靠合理的組織來完成。組織職能是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要素、各部門、各環節在空間上和時間上合理地組織起來,以有效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組織職能要解決四個問題:第一,確立為完成計劃需要做的工作;第二,如何把這些工作進行分類並建立相應的組織結構;第三,明確完成各項工作的人員及其責任;第四,把完成工作所需的相應權力授予相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