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乒乓球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的原則及影響因素(2 / 2)

(三)賽練結合原則

平時的訓練是為比賽做準備,是根據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而進行的準備,但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感受才是最客觀最真實的,所以隻有堅持從訓練到比賽,從比賽到訓練,從比賽中來,到比賽中去,賽練結合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五、心理的影響因素

(一)目標的製定

運動員的刻苦訓練一定要通過比賽來檢驗效果,而對預期目標的製定就顯得尤為重要,製定目標是想對運動員產生激勵作用,使其在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的驅使下發揮的更好。目標的製定一般會使運動員產生兩種心理反應:一種是比賽規模越大,任務越重,運動員就越能興奮,會全力以赴去取得好成績;另一種是主觀上想完成任務,但客觀上又過高估計對手而對自己缺乏信心,把任務當成了包袱,比賽中出現怯場,無法發揮出正常的水平,這就要求目標的製定符合實際。

(二)外界因素的幹擾

外界因素對運動員的心理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謂“外界”在此限定為運動員主體以外,其主要包括對手、裁判、場地、燈光、天氣和觀眾等因素。

(三)不良習慣的影響

人的行為舉止都有一定的慣性,作為一名運動員,個人習慣對自身的心理影響有著相當的程度。如果是做事有條理,態度積極端正,看待問題的觀點科學,那麼這些好的行事習慣會不自覺地帶到比賽中去。如果壞情緒出現,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將直接導致比賽的潰敗。

(四)對打法類型不適應,訓練與實戰脫離

有調查表明,許多運動員在比賽中因受打法之間的製約,不能擺脫時便萌生怯意,不能較好地發揮技戰術水平,導致比賽受到影響,女運動員尤其多見。平時的訓練就是為比賽做準備,但在平時的訓練中往往會由於訓練的長期性、全麵性、枯燥性而忘記訓練的最終目的。導致訓練與實戰相脫離,在比賽中很難對訓練內容恰當運用,產生恐慌、膽怯、煩躁和手足無措的情緒,影響比賽的成績。

六、結論

總之,乒乓球運動要想在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必須具備高超的技戰術水平和優秀的心理素質。要保證比賽時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的正常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平時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學會控製自己的良好心態和穩定情緒。比賽的實踐表明,運動員如果沒有良好的意誌品質做基礎,即便擁有一流的技術,也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

參考文獻:

[1] 曾振豪,雲瓊臀,王樹聲.乒乓球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探索[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6.11(1).

[2] 程存德.如何提高乒乓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的信心[J].中國學校體育.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