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精武二(1 / 2)

15、精武二

聶傲聽從了老師的建議,開始認真、仔細的從頭研究太極。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太有至的意思,極有極限之義,就是至於極限,無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極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於心。

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易?係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在閱讀了《易經》、《易緯乾鑿度》、《列子》、《老子》等典籍後,聶傲基本了解了太極的基礎原理。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太極還真是精深,並且包含萬物,暗合天地至理。聶傲對其有了濃厚的興趣,他決定先不去學習太極拳,再看看關於陰陽、五行方麵的典籍。

兩儀即為陰、陽。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表與裏兩個方麵。

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子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等等,萬事萬物,莫不分為陰陽。

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髒、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的構成要素,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

五行也是相生相克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相生,有相互滋生、促進、助長的意思;相克,有相互製約、抑製、克服的意思。

在相生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和“我生”(子)兩方麵的關係,把它比喻為“母”與“子”的關係。在相克關係中任何一“行”,又都具有“我克”(所勝)和“克我”(所不勝)兩方麵的關係,稱之為“所勝”與“所不勝”的關係。

“哈哈,真是有趣。”聶傲真的興奮了。

聶傲在閱讀了大量的典籍後,開始學習太極拳。

他根本不去練習具體的招式、套路,根據拳歌來自由發揮:

“頭要頂,頸要挺,身要直,胯要坐;動作幹脆,發力剛猛;挨、幫、擠、靠無處不到。”

“嗬嗬,比老爸教的有道理。”

他又根據拳決來演練自己的動作:

“拳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形腳如鑽;閭尾中正神貫頂,剛柔圓活上下連;體鬆內固神內斂,滿身輕俐頂頭懸;陰陽虛實急變化,命意源泉在腰間。”

“咿呀,真的是暢快啊。”

聶傲越練越有感覺,越練越有效果。

在運勁方麵,他也隻是依照練功要領和發力要求:

“一練拙力如瘋魔,二練軟綿封、閉、撥,三練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練自由架式懶龍臥,五練心肝膽脾腎,六練筋骨皮肉合。”;“始於尾閭,發於項梗。源泉於腰,發力於腰。“

這又讓他對力道的控製,剛柔的轉換,動作的圓潤,招式的合理,發力的時機等等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身法和腳步的移動上,他也是靈活的理解步法歌訣:

“意正身直,鬆肩氣下,外方內圓,含胸拔頂,抖胯合腰,手腳相合,氣力貫通,三盤連進。”;“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兩膝微下蹲,鬆胯易擰腰,兩肘配兩膝,八方任逍遙。”;“弓不弓,馬不馬,丁不丁,八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