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女俠出世(1 / 3)

小說序幕:月兒胯下騎一匹棗紅馬飛奔而來,一群鬼子企圖攔住月兒的去路。月兒一提馬韁繩,棗紅馬從鬼子兵的頭長越過去。同時,月兒雙手開槍,打死兩個鬼子。月兒的馬跑到了鬼子兵的後麵,這群鬼子轉身在後麵邊追邊開槍。

一個鬼子軍官高喊:“抓住她,她叫月兒飛是女俠!”

鬼子們:“女俠在這裏!”

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1926年初冬,天將中午,東北的縣城鐵嶺縣的東大街上,兩側商店一家挨著一家。道東都是大絲房、大藥鋪、大貨棧等。道西是鐵匠鋪、盒漏館、燒麥館、棺材鋪等,店鋪門前的人行道邊有賣兀簍草的,賣草人正在用木錘紮著草;有挎方籃子賣酸梨瓜子落花生的,挎籃子的人正在起勁地叫賣;有賣糖葫蘆的。街上過往大軲轆車、拉客的馬車、黃包車,兩側行人來往,一片繁華喧鬧的景象。盒漏館的門前放著大火爐,爐上架一口大鍋,上麵有壓盒漏的漏子。夥計從店內出來,店門打開,從門內噴出熱氣。他手裏拿一塊麵,來到鍋旁一邊把麵放到盒漏盒子裏壓盒漏,一邊叫賣盒漏:“香噴噴的新出鍋的盒漏了!”燒麥館門前放一個大鐵爐子,上麵放著大鍋,鍋上蒸著籠屜,正冒著熱氣。夥計從店內出來,門開後從門內也是噴出熱氣。夥計走到爐子旁,掀開籠屜,把籠屜蓋放到旁邊的案子上,籠屜裏露出白麵燒麥。夥計端起籠屜往店內走,嘴裏吆喝叫賣著:“新出鍋的燒麥了!”燒麥館店內,臨窗的桌子上坐著三位客人,軍官李強22歲,灰呢子軍裝,肩上是中校軍銜。教師劉明21、2歲,身穿中山裝棉襖。張凱與劉明相仿,穿著棉袍。他們邊吃邊談著。

劉明:“強哥,你把你們這次與曹昆部隊做戰的經過大致給我們講講。”

張凱:“對了,讓我們知道一下,張大帥是怎麼打勝的。”

李強:“這次戰鬥,第一仗是打朝陽,戰鬥一開始很順利,我帶領一個爆破小隊上去了。守城部隊的機槍打得像爆豆一樣,我們有時彎腰跑,有時在匍匐前進,有時躲在炮彈坑裏。一個戰士衝到了城牆下,炸開了一個缺口,我們就衝了上去,一下就拿下了他們的城北。後續部隊隨著就進了城,巷戰也沒費多少力氣,就占領了縣城。我立了第一功。接著幾場戰鬥,把山海關外的地盤全占了。進關就更好打了,馮玉祥將軍一倒戈,曹錕和吳佩孚隻好逃跑了。張大帥進了北京首先是表獎我們,我由少校營長提到中校副團長。後來接管了陸軍部,派我們一些人到陸軍部工作。”

張凱:“大哥,你這次回家一定要好好慶賀一番了。

李強:那是一定了,我父親就指望我為國效力了,繼承我爺爺的遺願。

劉明:“我舅爺是給鄧世昌當協帶嗎?協帶是什麼官?”

李強:“鄧世昌當時在軍艦上是管帶,就是艦長。協帶就是副艦長。”

張凱:“那也有團長大吧?”

李強:“也就是那樣吧。”

李強:“劉明你倆在學校工作怎麼樣?”

劉明:“我對教書沒有興趣,張凱還很有耐性。”

張凱:“我也不是有耐性,就是想盡量把工作做好。”

燒麥館南麵的鐵匠鋪門前有一個老太太領著一個16、7歲的姑娘在要飯,她們都衣服襤褸而且單薄。老太太一手柱木棍,一手挎個破筐,頭梳疙瘩咎,滿麵皺紋,氣色蒼黃。小姑娘叫月兒,雖然麵黃饑瘦,可也能看出她長得很好看,身體休長,有著曲線美,手拎一個小鐵桶子,背上背著一個行李卷,手柱一條大鐵棍。

老太太:“掌櫃的,可憐可憐我們祖孫二人吧,我們是從牛莊逃出來的。那裏兩年漲了三回水,家破人亡了。我們是一路要飯到了這裏。”

月兒:“幫幫我們吧,掌櫃的行行好吧!”

鐵匠鋪內,師徒三人正在打鐵。師傅一手拿鐵鉗子夾一塊燒紅的鐵塊,一手拿個手錘,師傅對麵站個手拿大錘的大徒弟,側麵站個手拿大錘的二徒弟。師傅用手錘打一下,兩個徒弟各打一下,發出叮當當,叮當當的聲音。他們根本不理要飯的,過了好一會,師徒的夥計完了,師傅走到要飯的祖孫前說話了。

師傅:“我們都是夥計,沒有掌櫃的。我們這裏也不做飯,沒有剩下的飯菜。你們到別處去要吧。”

大徒弟:“你們到隔壁去要吧,那裏是飯館,有剩飯。”

打鐵的師傅看到了月兒手拿的鐵棍,接過去,用手掂了掂,說:“這大棍有三十多斤,比我的個頭還高,你拿著不閑它沉嗎?”

月娥:“不沉。”

師傅:“小姑娘一定有武功,不然的話,拿這個棍子會很吃力的。”

大徒弟:“小姑娘要是有武功,就靠練把式掙錢,那該多好。”

月兒:“怎麼練把式?”

師傅:“就是在人多的地方,找個寬敞的地方,打個場子,你練武術,練完了,看的人給賞錢。”

老太太:“能有人給錢嗎?”

二徒弟:“那就看你的把式怎麼樣了,練好了,給錢的還不會少呢。比要飯強多了。”

老太太:“我們不會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