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非馬克”時代
“你好,我是馬克·富岡。”當我遞出這樣的名片時,對方通常會流露出詫異的表情。我既不是藝人,也不是日裔美國人,更不是以新加坡或香港為據點的華裔商人,所以大家會詫異我的名字中竟然有英文。
其實我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在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工作,有父母起的正統的日本名字。
但無論是在公司,還是在公司外,大家都習慣叫我“馬克”。不僅同事和上司叫我“馬克”,連國外的客戶在給我打電話時也說:“我找馬克先生。”
現在,我的生意網絡遍布全球,定期對200名以上的外國人進行培訓,對我而言,“馬克”這一稱謂和我的身份很相符。
我曾經和76個國家的公司高管進行過談判,在此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談判經驗。這些經驗不僅適用於日本,也適用於其他國家。我寫此書,就是希望將這些經驗傳授給讀者。
也許有讀者會納悶:“既然是一本關於談判的書,為何作者在開篇沒有直接進入主題,而是談到了自己的奇怪名字?”
在此,請允許我做一下簡單的解釋。
談判是一種構建人際關係的技巧,是讓自己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進而達成商業目標的方法。
如大家所知,要掌握談判技巧,就必須學會“推銷自己”。國際一流的談判專家都熟悉如何跟對手交鋒,以及如何在對手心中樹立自己的形象。
當然,能夠推銷自己並不表示掌握了真正的談判能力,它還包括很多複雜的技巧,本書將逐一給大家介紹。
“推銷自己”換句話說就是“讓對方另眼相看”,或者“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這一技巧對談判大師來說,就像必須隨身攜帶手機和電腦一樣,是不可或缺的東西。
接下來,為了幫助讀者理解如何推銷自己,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我的“非馬克”時代。
在日本企業中,被叫做“馬克”的員工非常少。名字好壞暫且不論,這一稱呼已經足以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其實,我最初邁出社會新鮮人第一步時用的名字並不是“馬克”,而是“富岡雅司”,一個極為普通的日本名字。大學畢業後,我進入日本一家大型製造企業,並被分配到海外銷售部就職。
我最初的工作是接電話。電話鈴一響,我要搶在其他同事之前接起電話,然後將信息報告給前輩或者上司。工作雖然簡單,但卻是每個新員工必須要經曆的階段。
由於對公司的情況不了解,即使是這樣一份簡單的工作也被我弄得一塌糊塗,經常惹得上司大吼:“你連接電話都不會嗎?”
被罵過之後,很受傷,但這僅僅是我所有拙笨表現的開始,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麵。
入職3個月後的一個夏日,辦公室裏異常安靜,突然電話鈴聲大振。
“您好,這裏是××公司海外銷售部。”
那時的我已經基本掌握了如何應答電話。我非常自信地拿起話筒,可是話筒那邊傳來的卻是混雜著噪音,讓人不知所雲的聲音:
“Hello,thisisJohnspeaking.CanI……”天啊,居然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國際電話!雖然現在我能用英文詳細地記載當時的電話內容,但在那時,我除了“hello”以外,其他的一概不知對方所雲。雖然當年我參加英語托福考試得了320分,但是這是僥幸得來的,所以我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不足為怪。
午後的辦公室比任何時候都安靜,雖然空調開的很
大,但是我握著電話的左手卻不斷滲出汗來。
上司或同事是不是都在豎著耳朵聽我的回答呢?
如果一句話都不說,大家肯定會覺得奇怪吧?
“喂,這裏是海外營業部。喂,喂……!哎?真奇怪,難道打錯了?”
對方還在繼續用英語對我說著什麼,可我一概不予理會,把電話給掛了。為了我那可憐的自尊,也為了不讓同事懷疑我的英語水平,我對客戶做了最差勁、最無理的舉動。
我那悲哀的揭幕戰就這樣無聲無息地被葬送了。但有一個人是我無法欺騙的,那就是自己。當時內心的愧疚和無力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裏。
從那一刻開始,我發誓要學好英語。機會終於來了,27歲那年,我第一次被派往國外出差。
“願望終於實現了!在國外我要成為獨當一麵的商人!”我的心中充滿期待。我那時的夢想就是練就一身不僅在日本,在國際上也能行得通的談判技巧。但是那次出差並沒有成為我表現自己的“機會”。嚴格來說,我把“機會”變成了“汙點”。
我隻身前往歐洲,拜訪了德國和意大利的客戶。他們覺得我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日本人,所以瞧不起我。談判變成了他們單方麵強硬堅持自己主張的會議,而我則僅剩下驚慌失措、點頭哈腰和戰戰兢兢。我的首次出差無功而返。生意的失敗,我的一無是處,都讓我感到異常沮喪。在他們心裏,我既不是“馬克·富岡”,也不是叫做“富岡雅司”的商人,而僅僅是一個一無所知的日本人。我所扮演的角色和我的名字他們根本不會記得,我隻是一個“日本公司派來的無名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