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類的需求是有層級之分的:在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溫飽;當基本的生活條件獲得滿足之後,則要求得到社會的尊重,並進一步追求人生的最終目標———自我實現。
誠然,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有許多許多夢想:買房子,買車子,結婚,子女教育,而要依層級滿足這些需求,必須建立在不會匱乏的財務條件之上。
因此,你必須認識理財的重要,製定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來達成自己的生活目標。這個目標就是財務自由。
那麼,真正的財務自由是什麼?那就是生活本身的真諦:誠實地麵對自己,麵對那些煩瑣的又是你必須駕馭的理財之道,以獨立的姿態,寬鬆的心境,享受一直變化著的生活。金錢是有力量的,你可以有愛情,你的金錢可以讓你的愛情更圓滿,也可以讓它扭曲變形。當你對自己的金錢熟知,你的金錢跟你一樣具有了自己的品性,你已經完全可以勝任自己的金錢了,此時的你自由了。
要達到這些需要你這樣來做:
製定快速的計劃
從致富的角度來看,大多數人還是處於慢車道,眼睜睜地看著快車從自己身邊超過。如果你想快速致富,那麼你的計劃必須包括一係列快速的思想觀念。
如果我們準備修建一座房子,大多數人首先會請一個設計師,大家一起製定一係列計劃。但是,當同樣的這些人開始修訂自己的未來計劃時,很多人卻不知道從何做起。很多人從來沒有自己的財務計劃,沒有一個自己的財富藍圖。
提到金錢,大多數人照搬父母的財務計劃,而那個計劃往往就是努力工作,積極儲蓄。按照這個計劃,成千上萬的人在工作之餘,透過自己乘坐的火車車窗呆呆地看著各種豪華轎車、私人飛機、豪華住宅等從自己身邊掠過。如果不打算一輩子坐在火車、飛機、汽車上盯著車窗發呆,或許你應該製定一個更快速的財務計劃。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討厭時尚,不喜歡打擊音樂;有些人不想擁有互聯網企業,樂於看到很多網絡公司紛紛倒閉。他們中的一些人仍然相信工作安穩,社會醫療保險等工業時代的觀念和承諾。
一些人主動迎接挑戰,也有些人逃避改變。後者熱衷於尋找不大受互聯網影響或威脅的工作。比如,有可能有人找了個教師工作,其實他並不喜歡教育孩子,而是想在急劇變化的世界尋找一個避難所。他想尋找一個安穩,不會被解雇的工作,而現行的教育體係為他提供了這樣一個遠離世界變化的樂土。
還有花大錢購買了一個永遠不會受到互聯網影響的公司。他認為自己已經老得無法學會利用互聯網進行交易,因此想經營一個與互聯網沒有一點關係的公司。他沒有為退休準備任何錢,因此他可能打算一直工作,直到自己完全幹不動的那一天為止。
在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的當今社會,他們很可能更加落伍。航船正在緩緩離岸,駛向可能有更多機遇、財富、幸福的新天地,但不少人卻選擇了遲遲未動甚至逃避,僅僅因為他們不能改變自己的精神環境,他們的思想還是停留在遙遠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