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生(1 / 2)

今年是建安四年三月,也就是漢獻帝劉協在位許都第四年的日子。公孫瓚派他的兒子公孫續向黑山黃巾軍求救,現在他們已經準備派兵五萬,分三路來救,援軍遲遲還沒有到來,但是公孫瓚明白他可能已經等不到那個時候了,

早先公孫瓚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兒子派五千騎兵準備在北隰之中,在半夜舉火把為應,他則從城內裏應外合,出戰袁紹。結果半夜確實有火把舉起,他也以為是公孫續的救兵到了,準備出擊,但是這時候長吏關靖卻勸他冷靜一下。

“現在薊侯已經到了不得不一博的時候,可是越是這種時候,不是越應該冷靜嗎,假使對麵是敵軍而非友軍,那麼,我們這最後的五千騎兵豈不是有可能要全軍覆沒,薊侯,慎重啊!”

“哼!你這匹夫,莫不是到了最後想要打算拖延時間,拿我人頭去獻袁本初,來人,將關將軍給我關起來。”很顯然,公孫瓚這個時候已經失去了名為冷靜的東西。

“將軍......”

腦內回響久久不絕,猶在耳邊。

“嗬!想不到我到了最後也還是這樣嗎,怪不得我最後會被逼得引火自焚了。”

思緒漸漸回到眼前,高樓依然是這高樓,易京要塞依然緊固,可是看到這些事物,卻不由再一次讓公孫瓚產生了絕望的想法。

“為什麼老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又為什麼還是現在這種時刻,莫不是想要我徹底崩潰嗎,也許,引火自焚,連老天都覺得這個結果給我的報應還遠遠不夠吧,哎,這樣......這樣也好。”想到這裏,公孫瓚忍不住一聲頹歎。

上一世的時候,公孫瓚一刻也等不了,見兒子遲遲派兵不來,擔心這個唯一的兒子遭遇不測,就想要派兵突圍,以至於連關長吏的意見都竟不能認真考慮,這可不像以前的公孫瓚。

此刻公孫瓚自然沒有再發出求救信來,也許是死過一次、反正也是知道早晚必死,又何必多做掙紮。而關長吏也自然還安穩的在府中安歇,不用再做一次這等令公孫瓚自己羞愧萬分的事來。

當時公孫瓚將五千騎兵盡出,到最後吃了敗仗還能夠安穩回來的也不過一千餘人馬罷了,人人疲憊不堪,個個帶傷,稍微受點重傷的,甚至都沒有僥幸突圍出來,雖然這最後五千騎兵不多,卻也可以看出來確實對他忠心耿耿,白馬義從雖然在界橋一役傷亡大半,不過仍是有一二千人還在,至於回來之後,那更是所剩五百不到,可見戰事慘烈,那完全是他們用命將他救回。回來之後不得已明白自己的過錯,便派人放了關將軍出來,自己卻是不敢麵對他本人,可憐關將軍至他死前也對我忠貞不移,至死不屈,這反而是更加使得事後的公孫瓚羞愧難當。

各個將軍、將士在其他郡縣被困,公孫瓚解救不了,隻能寄希望於他們自保,他也沒辦法,隻能留下這些最精銳的部隊在身邊,可是縱使如此,也都是在選擇疏遠這些人。

“一切都是鞠義,可惡的先登死士,把我暗算、克製,害我界橋慘敗!都是袁紹,四世三公、海內名望,門生故吏遍天下,世之宿敵啊!本來大家都是官宦之家出身,不過身份地位卻是遠遠不同,想我公孫瓚也是沙場百戰,憑借軍功卓著才有今時今日的地位,這袁本初名為庶子,可是地位卻遠遠不同,西園八校尉、諸侯盟主!嗬,他可真是好大的麵子。”心裏麵愈是想愈是忍不住咬牙切齒恨。

“這麼強的對手,叫我怎麼喘得過氣來,可憐剛剛起兵的時候我還想著天下英雄不過爾爾,以為他袁本初不過隻是出身地位比我好而已,稱不得英雄,若論英雄,不過玄德與我而已,畢竟那個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的人又怎麼可能甘居人下,是龍是蟲,遲早是要現形的,而這樣的人,我又怎麼敢用呢。”

“這大概就是我公孫瓚的報應吧”

就在公孫瓚這樣想著的時候,遠處,一陣清碎的腳步聲漸漸走近,不用回頭,他也知道是誰了,那是他相濡以沫陪伴兩世的夫人!夫人和兒子,是他上一世最為欠疚的人。

“好在兒子現在城外,也許我公孫家的唯一香火,就靠他一人了,今後的路,也隻有靠他自己來走,若是我死了,想來他做個隱姓埋名的富家翁,應該也算對於祖宗有個交代了。”這樣一想,公孫瓚頭一次發覺上一世還是做了一件幸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