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永遠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
守住自己的“實力”,你就會出色
任何一名員工不是生來就是優秀的,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知識與經驗,增長工作才幹,逐步強化實力而取得成就的。假如一個人相信自己的實力,他遲早有一天會主動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贏得卓越成功。這個道理重複過千萬遍,但有些人很難真正做到。詹姆斯·貝內特立誌要辦一家屬於自己的報紙。可1825年在他經營《紐約信使報》時遭到了挫折,1830年他的《環球》又宣告破產,此後不久《賓西法尼五人》又沒有成功。失敗像是他的死對頭,總是接二連三地不邀而至,而他卻癡心不改,雖然在人們心目中,此時他還隻是新聞界一個聰明多產的記者。
在14年的辛苦勞動和勤儉節約之後,他大約積攢了幾百美元。1835年,他找到賀拉斯·格裏利,希望能夠和他合作創辦一份新的日報《紐約先驅報》。賀拉斯·格裏利拒絕了這個建議,但是給他推薦了兩名年輕的印刷工。這兩個人和貝內特組成了合夥關係。
1835年5月6日,《紐約先驅報》正式創辦,當時它所有的資本僅能支付10天的花費。貝內特在華爾街租借了一間狹小的地下室,在裏麵擺了一個椅子,再在兩個圓桶上麵架一塊厚木板,就成了一張簡陋的辦公桌。除了印刷之外,他們在這間鬥室裏做所有的工作,就此開始了這份在美國新聞史上有著巨大影響的日報的創辦曆程。
當時,這樣一種報紙的形式在美國還不為人知,屬於首開先河,因為在此之前的報紙都是屬於某個機構的。慢慢地,這些年輕人站穩了腳跟,開始一步一步地朝著理想邁進,他們的事業日益興旺發達。他們的報紙以報道速度的迅速及時和報道內容的全麵豐富及新穎獨特而開始廣為人知。與同類的競爭者相比,無論是新聞報道的廣度和深度,還是新聞采集的速度和方式,他們都要更勝一籌。為了獲得能夠引起大眾興趣的、及時可靠的信息,他們往往是不遺餘力,不惜花費巨資。正如任何事業在開創之初總是困難重重、曆經波折一樣,《紐約先驅報》的起步之路也是坎坷崎嶇,但是,隨著矗立在紐約百老彙與安街交彙處的那幢當時最為壯觀威嚴的新聞辦公大樓的落成,《紐約先驅報》也宣告了它在報界郴可撼動的地位。
每個員工都應有自己的工作夢想,而且或多或少地依照工作夢想去行事。一個員工,有了工作夢想才使得這工作充滿了生機。一個員工如果沒有了工作夢想,那就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了。但工作夢想畢竟不是一個員工整個欲望的終極。工作夢想的最終目的是現實,是通過我們不遺餘力地努力將之轉換為現實。
一位員工本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家夥”,因為漫不經心,缺乏工作的夢想,在公司一年的整個過程中,他都非常沮喪。在他的眼睛裏看不到自己有多麼燦爛的前途。
麵臨解聘時,這位員工向上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得不到重用呢?
上司答道:“你如果認為自己隻不過是一個三流的員工,你就注定要一輩子過著三流的人生。相反地,如果你心中認為:我雖然隻是一個三流員工,可是我才不甘願成為一個三流的人,更不願意一輩子過著三流的生活。果真能這麼想,你就可以過著一流的生活了。”這位員工歪斜著腦袋,顯然不太理解上司話中的意思,上司也仿佛看到他的臉上寫著:“真的是這樣簡單嗎?上司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吧!”於是,上司接著說:“公司並不是如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不見得一流員工,就一定有光明璀璨的前途在等待著他。在公司裏,也絕不會有特快車將你盡早送達目的地;同樣,反過來說,也不會有特慢車的存在。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常有本鏈能力較強的員工,卻一輩子庸庸碌碌,過著平淡的人生;也有能力較差的員工,雖然隻是個小工廠的員工,卻也能做一個成功的經營者,每天過著充實而富有活力的生活。這些例子,不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事實嗎?”
可是,員工還不是非常地心悅誠服,他說:“我常常聽到人家都這麼勸我、勉勵我。可是,我覺得這些都是十分例外的例子。大部分工廠的經營者,也還是一流的人才所為。不是嗎?”
上司點點頭說:“對,你說的沒錯,問題也就在這裏。的確,在公司中,一流員工的確都很活躍,也很吃香,原因在哪裏?差別又在哪裏呢?有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曾經說過:普通大學畢業的人,是很好管理的人。言下之意,仿佛對一流員工,大有敬而遠之之意。老實說,關鍵就在於此。
“一流員工很早就在無意中形成一種思考的方法,他們都擁有‘天真的想法’,也就是認為‘自己是一流的,所以將來一定會有光輝的前途’。正因為有這種意識的存在,反而可以使自己成為真正活躍、有能力的人。”
這位員工又問:“什麼是思考方法?”
上司說:“就是相信自己必定會成功。也就是說即使是沒有專長的人,隻要學會了這種思考方法,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一流員工,在公司中如此活躍,可以證明這種思想的正確了。”
自從這次談話之後,這位員工的心裏豁然開朗了許多,再也不為自己淪為三流員工而發愁了,因為他開始確定了自己的工作夢想。不久,竟然通過了一家公司的公開招聘考試,當上了一名業務部經理,並且做得極為出色。
每位員工對待工作應該相信: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都很重要,在工作中,它們起到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無論你在智力、體力還是做各種事情的能力上,自信心都占據著基石性的支持地位。
我們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今天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這句話越發值得人們玩味了。因為這是一個專家——權威的天下。在這個推崇“專家”的時代裏,隻有意誌精力集中,專事研究,肯下工夫,才可能成為權威。
古今成大事者,必定下定決心;既經決心,必定堅持到底,不隨境而遷。決心隻能下一次,說幹就幹,一生中隻下一次真正的決心,這在一切事情中幾乎永遠是重要的。因為基於人類的經驗和智慧,凡是下過無數次“決心”的人,很少有成功的希望,就是因為他不能把一次決心堅持到底,這一點使他們無法在工作上出色。打響自己的品牌
在公司工作,對任何員工都是努力證明自己成績的戰場。無論何時何地,如果你沒有做出成績,你就永遠是受別人擺布的棋子,甚至是一枚棄用的棋子。所以很多時候你需要用成績證明你的存在。假如你要想證明自己主動努力工作著,惟一的法則就是“成績”兩字,這樣你才能打響個人的品牌。
一位剛從管理係畢業的美國大學生去見一家企業的老板,試圖向這位總經理推銷“自己”——到該企業工作。
由於這是一家很有名氣的大公司,總經理又見多識廣,根本沒把這個初出茅廬、乳臭未幹的小夥子放在眼裏。沒談上幾句,總經理便以不容商量的口吻說:“我們這裏沒有適合的工作。”
這位大學生並未知難而退,而是話鋒一轉,柔中帶剛地向這位經理發出了疑問:“總經理的意思是,貴公司人才濟濟,已完全可以使公司得到成功,外人縱有天大本事,似乎也無需加以利用,再說像我這種管理係畢業生是否有成就還是個未知數,與其冒險使用,不如拒之於千裏之外,是嗎?”
總經理沉默了幾分鍾,終於開口說:“你能將你的經曆、想法和計劃告訴我嗎?”
年輕人似乎很不給麵子,他又將了總經理一軍:“噢!抱歉,抱歉,我方才太冒昧了,請多包涵!不過像我這樣的人還值得一談嗎?”
總經理催促著說:“請不要客氣。”
於是,年輕人便把自己的情況和想法說了出來。總經理聽後,態度變得和藹起來,並對年輕人說:“我決定錄用你,明天來上班,請保持過去的熱情和毅力,好好在我公司幹吧!相信你有用武之地。”
現在是一個講究張揚自己個性的時代,尤其是身處職場上的人們,在關鍵時刻恰當地張揚也就是“秀”(show)一下,不失為一個引起上司注意的好辦法。在某種特殊的場合下,沉默謙遜確實是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製勝利器,但無論如何你也不要把它處處當作金科玉律來信奉。在人才競爭中,你要將沉默踏實肯幹謙遜的美德和善於表現自己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讓別人賞識你。
有一名員工,名叫鮑比·瑪莉在學校時是一個有名的才女,她不但無所不通,論口才與文采也是無人可與之比肩的。大學畢業後,在學校的極力推薦下去了一家小有名氣的公司工作。誰知就是這樣的一個讓學校都引以為自豪的人物在公司工作不到半年就被炒了魷魚。原來,在這個人才濟濟的公司內,每周都要召開一次例會,討論公司計劃。每次開會很多人都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隻有她總是悄無聲息地坐在那裏一言不發。她原本有很多好的想法和創意,但是她有些顧慮,一是怕自己剛剛到這裏便“妄開言論”,被人認為是張揚,是鋒芒必露,二是怕自己的思路不合主編的口味,被人看作為幼稚。就這樣,在沉默中她度過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爭辯會。有一天,她突然發現,這裏的人們都在力陳自己的觀點,似乎已經把她遺忘在那裏了。於是她開始考慮要扭轉這種局麵。但這一切為時已晚,沒有人再願意聽她的聲音了,在所有人的心中,她已經根深蒂固地成了一個沒有實力的花瓶人物。最後,她終於因自己的過分沉默而失去了這分工作。所以最後我還是要告誡大家,沉默是金,同時也是埋沒天才的沙土,隻是看你怎樣去利用。在公司中工作,你一定要學會打響自己的品牌,“打破沉默”為成功法則之一。
對待工作要有責任心
主動性常與責任心相關聯。在公司中,有這樣一些員工,他們對待自己的工作不是認真、負責的,而是抱著一種“混”的態度。他們認為,隻要每個月將工作“混”過去,將薪水“混”到腰包裏,就將單位的上司或者公司的老板騙了:瞧瞧,我並沒有好好上班,可工資一分錢也沒少拿!
為了不認真地工作,他們費盡了心血,找各式各樣的借口,所花費的精力和“聰明才智”,很可能比真正的工作還要多。
這些人,可能都自以為是聰明人,因為他將別的人騙了,將薪水混到手了。
如果這些人真的以為自己是聰明人,那我們真該為這些人惋惜:因為他們實在算不上是聰明人,他們以為將別人騙了,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似的。其實,他們騙的不是別人薪水,騙的是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到最後他們就會發現,原來到頭來吃虧最大的是自己,而不是上司或者老板,更不會是那些認真工作的人。
因為,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能顯示出他是否有擔負更大責任的可能。
同時,一個人的工作態度,也決定了他在事業上的成就。
所以,我們應該樹立一種積極的工作觀,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工作。隻要你這麼做了,你就會發現,你從這種觀念中受益匪淺!
與其絞盡腦汁地想著自己怎樣能夠“混”下去,還不如簡單一點,將這些精力放在工作上,說不定你在工作上、事業中,能夠取得非凡的成績!
因為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你的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了你一生的工作成就。
一個對工作熱忱、積極的人,無論他眼下是在挖土方,或者是在經營著一家大公司,都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是神聖的,並對此懷著深切的興趣。對自己的工作熱忱的人,不論他的工作會遇到多少困難,或者需要多少努力,他都會用不急不躁的態度去進行。隻要你抱著這種態度,你一定會成功,一定會達到你人生的目標。有一個故事中提到了三個砌磚工人的工作態度,這個故事對於我們很有意義。
有人問三個砌磚的工人說:“你們在做什麼?”第一個工人說:“砌磚。”第二個工人則說:“我正在做一項每小時9美元的工作。”第三個卻說:“你問我啊,我可以老實告訴你,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教堂。”這個故事雖然沒有告訴我們那三個砌磚的工人後來的機遇,但我們不妨想像一下他們三位的結果。最可能的結果是:前兩位繼續在砌著他們的磚,因為他們沒有遠見,不重視自己的工作,不會去追求更大的成就。但那位認為自己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的工人則不一樣了,他一定不會永遠是個砌著磚的工人,也許他已經變成了工頭或者承包商,甚至變成了很有名氣的建築設計師,他還會繼續向上發展。因為他善於思考,他當時的說法已經明顯地表現出他想更上一層樓。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能顯示出他是否有擔負更大責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