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是一門靠嘴巴吃飯的職業,一名出色的銷售人員一定有出色的口才。隻有出色的口才,才能讓客戶感受到你的魅力,樂意購買你的產品。因此會“說話”是銷售人員的基本能力。
強調銷售人員一定得“會說話”,但是究竟怎樣才算“會說話”?
我們要從兩個層麵來理解“會說話”:
第一層,語言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取決於語音、詞句、修辭、邏輯等。
從語音方麵看,包括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四要素,要講究科學發聲,字正腔圓,使“說話”抑揚頓挫和諧統一,形成節奏感,並利用語調的有序排列產生旋律美。總的來說,銷售人員在與顧客說話時,語音有厚有薄;語速有快有慢;語調有高有低;語氣有重有輕。要有聲有色,有張有弛,聲情並茂,生動活潑。切忌說話沒有高低、快慢之分,沒有節奏與停頓,生硬呆板,沒有朝氣與活力。
有這麼一個故事:從前波蘭有位歌劇明星,大家都稱她摩契斯卡夫人。一次她到美國演出時,有位觀眾請求她用波蘭語講台詞。於是她站起來,開始用流暢的波蘭語念出台詞。
觀眾都隻覺得她念的台詞非常流暢,但不了解其意義,隻覺得聽起來非常令人愉快。
她接著往下念,語調漸漸轉為熱情,最後在慷慨激昂、悲愴萬分時戛然而止,台下的觀眾鴉雀無聲,同她一樣沉浸在悲傷之中。突然台下傳來一個男人的爆笑聲,他是摩契斯卡夫人的丈夫、波蘭的摩契斯卡伯爵。因為他夫人剛剛用波蘭語背誦的是九九乘法表。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語音竟然有如此不可思議的魅力。作為一個成功的銷售員,你應當時刻不忘去創造你獨特的音色,把你的客戶牢牢“吸”住。
從詞彙、語法、邏輯上講,首先是用詞的準確性。要含義準確,措辭貼切,嚴密周到,不產生歧義。同時,還要符合邏輯性。
有許多銷售人員這樣認為:反正語言是用來溝通的,隻要將想表達的意思說出來不就行了嗎?還有的銷售人員認為:多說好聽的,客戶就可以搞定!其實不然,對於說話者來說,同樣一句話,談吐得當皆大歡喜,反之,不但不歡而散,還會產生不必要的怨恨。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個人大擺筵席,宴請賓客。
時近中午,還有幾個人未到。他自言自語地說:“該來的怎麼還不來?”昕到這話,有些客人心想:“該來的還不來,那麼我是不該來了?”於是起身告辭而去。
這個人很後悔自己說錯了話,連忙解釋說:“不該走的怎麼走了?”其他的客人心想:“不該走的走了,看來我是該走的!”也紛紛起身告辭而去,最後隻剩下一位多年的好友。
好友費隆他說:“你看你,真不會說話,把客人都氣走了。”那人辯解說:“我說的不是他們。”好友一聽這話,頓時心頭火起:“不是說他們!那就是說我了!”於是長歎了一口氣,也走了。
之所以如此,從說話者角度講是措詞不當,從客人角度講,他們則是經過邏輯思考,得出主人說話的另一層涵義。有道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而對說話者本意的曲解是最常見的,甚至會造成不良反應。
第二層,說話是人際交往的最基本方式,是表情達意、交流溝通的主要手段,也是人的道德品質、思想覺悟、文化知識、做人處世方法以及工作經驗的綜合體現。懂得人情世故也是“會說話”基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