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促進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財政體係
宏觀經濟
作者:樊屹然 李妍
摘要: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了“美麗中國”這一概念,為全體中國人民勾畫了一幅未來發展的藍圖,同時會上提出要全麵深化經濟體製改革,完善促進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財政體係,這無疑有利於“美麗中國”的實現。本文從“美麗中國”的視角出發,重溫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提出的背景,分析主體功能區建設的現狀,並結合現實探討如何進一步完善促進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財政體係。
關鍵詞:美麗中國;主體功能區;公共財政體係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4-000-01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飛速發展,然而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卻過度強調了人的主觀意誌,忽視了資源環境等客觀因素。雖然地區經濟得到了著重的發展,但資源環境、區域發展失衡等問題日趨顯現,區域發展的可持續性也麵臨嚴峻挑戰。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全國各個城市建設也出現了比較混亂的情形,盲目擴張建設、開發區建設全麵開花的現象屢見不鮮。由於傳統的考核模式,區域政府部門把縮小區域差距定位於縮小GDP的差距,導致GDP排名成了地方政府追求的主要目標,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於是,我國提出了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構想。
一、我國主體功能區建設現狀
按照國家部署,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由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組成,分國家和省級兩個層次編製。在功能上,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服從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指導和利益協調;在空間地域上,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與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互為補充,相互銜接,最終使主體功能區的規劃覆蓋全部國土。
勿庸置疑,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提出是中國區域管理政策的一大創新和巨大進步,同時,主體功能區戰略突破了行政單元的區劃約束,統籌了經濟、人口和資源環境因素,賦予了區域發展更加豐富的內涵,有助於加快和實現“美麗中國”的願景。然而,既不同於過去傳統劃分的綜合經濟區劃,亦不同於土地利用規劃、生態功能區劃、經濟區劃等專項區劃,主體功能區劃作為一個國內外全新的概念,其在區劃理論、方法和政策研究等方麵的研究都還很滯後,這直接影響到規劃編製的科學性和效率。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追求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公共財政體係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隻有公共財政體係的不斷建設和完善,才能推進形成經濟、人口和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促進主體功能區的良好發展。所以,針對公共財政對主體功能區建設政策及其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的對策建議有豐富的實際意義。
二、如何進一步完善促進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財政體係
(一)完善主體功能區建設的轉移支付製度,構建以區域利益協調為中心的轉移支付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