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事實上,無論在研究領域還是在實踐領域,人們對複雜性始終持有一種非常複雜的態度。一方麵,複雜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對組織或個人都非常不利,因而試圖規避或消除它;另一方麵,複雜性又會給組織和個人帶來益處,因而又受到歡迎。那麼複雜性是什麼?如果能夠全部回答這個問題,複雜性研究就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下麵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建立標準和規範。可惜,至今,人們隻能部分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同時由於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又都基於各自的學科背景和研究領域,所以使複雜性研究的進展顯得異常曲折。鑒於作者的水平和研究背景,本書無意於對複雜性進行統一,我們隻對複雜性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組織複雜性進行重點論述,試圖揭示組織複雜性的來源、產生及演化機製,並嚐試建立對組織複雜性進行管理和控製的理論與方法體係。

在大多數意境下,我們所談論的組織複雜性事實上是對一致性的判斷,取決於主客觀因素。因而組織複雜性可能會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產生於任何類型的組織及組織的任何層次,一方麵取決於組織自身的特性;另一方麵又取決於認識組織的主體,它們在特定時空條件下的交互作用的疊加效應最終決定了認知組織的人是否覺得複雜,認知主體和客體間交互作用能否匹配及匹配的程度就決定了組織複雜性的程度高低,會不會對組織管理產生好的或壞的影響。我們不妨從管理的角度對複雜性提出下述問題,複雜性是“好”的嗎?經理人會“偏好”複雜性嗎?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正是由於複雜性無法規避和解決,所以才使人們對複雜性產生了厭惡。但複雜性在很多情境下又可以帶來效率和效益,這又使人們對複雜性具有某種偏愛。因此,用“好、壞”、“偏好、厭惡”這些詞來描述複雜性都是不適當的,複雜性是否存在和產生都依賴於特定的時空情境。因此,我們討論複雜性時也就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下進行,脫離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的複雜性研究將失去應有的意義,無法反映客觀情況。

寫作本書之前,筆者曾經設定了一個非常宏大的目標,試圖回答組織複雜性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組織複雜性來源於何處並按照什麼樣的軌跡在運行、組織複雜性如何影響組織運行機製、組織複雜性如何影響組織的行為和功能、組織複雜性又會如何影響組織中的個體行為、組織運行有沒有自身的內在秩序、秩序的形成和丟失機製是什麼、複雜組織是否存在一般公理等一係列問題,從根本上揭示複雜組織的運行規律,並給出組織複雜性管理的係統化方案設計,但在寫作過程中發現,要想從根本上回答這些問題又是何其之難。

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宋學鋒教授給予了大量無私的幫助,書中的核心學術思想是對他在管理複雜性深刻認識上的延伸和更進一步的闡釋,書中關於管理複雜性度量問題的論述是對他在此方麵研究成果的進一步發展。王元地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大量資料,本書的最後一章的第四小節有關複雜組織文化管理是我們共同討論的結果,其中的一些文字表述由他執筆並參考了他的部分論文和科研報告。另外,我們還參考了大量已經公開發表的文獻,有些文獻由於篇幅限製沒有詳細列出,但其對寫作本書的貢獻程度等同於已經標注的文獻,在此我們深表感謝。

由於作者自身的知識有限,本書的紕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我的學術前輩、同行及有意閱讀本書的學者批評指正,也歡迎致力於組織複雜性及複雜組織研究的同行與我們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