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要上市。

2004年1月30日,TCl集團通過換股TCl通訊後在國內A股順利上市。顯然,萬明堅從大局考慮,暫時服從了集團的安排。有TCl集團內部人士向《IT時代周刊》記者回憶起這一幕表示:這隻是他與李東生協商之後的權宜之計,好戲在後頭。而其中的症結就在TCl移動、TCl團(深市代碼:

000100)和TCl國際(1070.HK)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股權關係。

萬明堅是接替李東生出任TCl通訊主席的。一般人相信,李東生願意讓位給他,主要是為手機業務上市鋪路。大陸上市的TCl通訊主席由萬明堅出任,在政策上更符合對上市公司法人的要求。目前在香港上市的TCl國際和在深圳上市的TCl通訊各持有TCl移動40.8%及36%股權。

分析人士認為,萬明堅主管的移動業務銷售額、利潤瘋長,在對集團的貢獻中已經超過了彩電成為第一利潤支柱,憑著業績說話,萬明堅的職位在TCl集團節節攀升,此次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長職位,進一步強化了其在TCl的地位。

接下來萬明堅一手將1000萬美元投資的TCl移動打造成銷售額逾10億美元的國產手機巨頭,他的寶石係列手機一炮打響,引領設計潮流,聘請韓國巨星金喜善塑造“中國手機新形象”……

2004年,萬明堅更是完成了TCl手機業務香港上市,進軍海外與阿爾卡特組建合資公司兩件震驚業界的大事。依靠廣告轟炸、量產降價、鑽石手機等營銷策略,性格豪放的萬明堅顯示了高人一籌的手段。2001年,TCl手機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人民幣,第二年手機銷量更是突破600萬部,實現銷售收入82億元,銷售額和利潤額均做到了國產手機第一名。此後,TCl手機一直處於高速發展之中,其利潤最多時一度占到TCl集團全部利潤的59%。

2004年12月19日,在業界的一片驚訝聲中,萬明堅一舉辭去了TCl移動通訊有限公司總經理、TCl阿爾卡特移動電話有限公司董事CEO等職務。消息來得突然,讓人深感意外。

年底手機銷售旺季,正是各大廠商摩拳擦掌全力備戰之際,萬明堅卻在這個節骨眼上“歸隱”。他稱是由於“健康原因”,但仍不由讓人聯想到風傳一時的“功高震主”說。而在再次獲得中央電視台評選的年度經濟風雲人物之後,李東生首次回應萬明堅的下課是因為業績下滑及企業經營的係統性較差。這對剛剛在9月份發行《係統戰必勝》的萬明堅不啻是個天大的諷刺。

以成敗論英雄,人們不該如此淺薄吧?

“啟示”並敵一向,千裏殺將

在中國,“以退為進”是政治人物經常玩的招數,蔡鍔、袁世凱、蔣介石、毛澤東在不同時期都曾有過此舉。這不奇怪,支撐中國土大夫階層生存奮鬥幾千年的一個著名理念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裏的“窮”,可不隻是財物方麵的貧窮、貧乏那麼簡單,更主要是“勢窮”或者說時機不利,環境不利,風險太大,所以,即使是喊出“與天鬥,其樂無窮”的毛澤東,也曾在大革命時期受排擠時選擇了回韶山“療病”,在文革前夕國家經濟嚴重不振時,把國家主席的位置和治理時艱的攤子甩給劉少奇。

因此,中國人的“以退為進”多數隻是“長驅直入”的一種修正方式,目的和結果還是要“進”的,隻是路徑和過程可以先“退”一步兩步。倪潤峰退了,重出時依然是長虹企業裏說話最響的那個人;李東生退出一個子公司的董事長位置,除了躲避“假賬風波”的糾纏,避開“英明”、“聖賢”的萬明堅的直接攻勢,謀取了集團整體上市、自己陽光致富的最重要大勢;

丁磊雖然改任CTO,但是他始終就是網易的惟一旗手。

當然,當張瑞敏、周厚健把楊綿綿、於淑瑉推向前台,柳傳誌把聯想的現在和將來交給兩位年輕後輩,潘寧退得幹幹淨淨,遠走天涯,不問科龍任何事務等等實例,也同樣說明了一種“以退為進”的模式。不過,這種不戀棧的“退,與倪潤峰等繼續進攻的”退仍是有區別的,前者是關乎人生智慧的,而後者停留在事業範疇。

不管怎樣,“以退為進”至少有3個方麵的好處。其一,恰恰是最講效率的前進方式。其二,借機反省、觀察、舔傷,一個詞概括:“蓄勢。”其三,更好地形成大局觀,譬如放棄自己的弱項,並敵一向,千裏殺將。

於精力有所不逮,小沃森並不想屈服於命運和疾病。苦惱的醫生終於想出一個法子,有一天他陪小沃森出去,轉到一個墓地,醫生簡短地發了個感慨說,你看,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天!幾天後,小沃森宣布辭職。在退休後的日子裏,他出任駐蘇聯大使,事隔30年後,再一次把飛機開往藍天。人們說,小沃森在社會活動方麵的成就一點也不亞於商業經營的成就。(注:如需要可把上訴內容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