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朱元璋麵臨的情況不一樣,且不說黃河以北,大元勢力經過幾年江南內戰的時候修養生息,已然有了一戰之力,光是江南地區,尚有張士誠的江浙鹽商集團盤踞東南,中部地帶,漢軍最後的據點武昌與王保保盤踞的河南道交相輝映抵足而眠,這些都是統一王權道路上必須鏟除的毒瘤,朱元璋想到這些就頭疼,哪裏還有心思跟眾臣玩兒那些推來推去的遊戲?所以群臣第一次奉勸他登基的時候,他便毫不猶豫的點點頭:“成,就這麼定了。”
就是這灑脫的性格,以至於後世對他多為詬病,說他狼子野心,早就憋著壞水當皇帝了,還有的人說廖永忠溺死韓林兒,全是朱元璋指使的,丫的早就看韓林兒不順眼,必須拿掉。
而朱元璋腦子裏想的隻有一件事:韓林兒已死,江南政權必須有人接手,以統一的力量全力解放武昌和江浙地區,絕對不能讓辛辛苦苦的革命果實落回到王保保的手中!不登基就得死,登基才能憑借江南政權的力量一統天下,贏得最終的勝利。
什麼?你說朱元璋早就有心懷天下的霸主願望?
朱元璋翻個白眼:天下,天下,那個時候我不殺他們,他們就要殺我呢。哪裏有什麼心思去考慮天下?別YY了,都洗洗睡吧。
事實證明,朱元璋的登基之舉,是正確的。
明王出世,一統天下。
濠州城的紅巾軍、潁州城的禁衛軍以及數不清的小夥抗元勢力全部投到朱元璋的旗下,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朱元璋的大軍,就擴張到一百五十萬之多,軍營中旌旗飛揚,站在山頂往下看,士兵的人數都看不到邊際。
好在李善長沉著穩重,把這麼多士兵的衣食住行安排的妥妥當當,否則光是糧食,就夠朱元璋這個明王頭疼的了。
“攻打武昌!”
隨著朱元璋一道聖旨,徐達、湯和各自率領十萬騎兵從洪都出發,浩浩蕩蕩的朝武昌挺進。
馮氏兄弟率領步兵五十萬,撤離洪都,奔赴武昌。
鄧愈與傅友德各自率領五萬騎兵分兵兩路,埋伏在江浙地區前往武昌增援的必經之路。
李文忠與常遇春隨朱元璋行動,帶領剩餘的七十萬大軍朝武昌逼近。
一時之間,軍容鼎盛,聲勢浩天。所到之處,百姓四處奔走相告,朱元璋解救窮人的大軍來了,要攻打武昌!
武昌城內,一片嘩然。陳友諒的親戚朋友二話不說,卷起鋪蓋就跑了。
整座城內,隻留下死忠於陳友諒的頑固漢軍與張士信前來增援的東吳部隊。
“想要打下武昌,做夢!”張士信自信滿滿的看著城內滿滿當當的守城器械,哈哈大笑,“朱元璋,我就在這武昌城下,讓你體驗到失敗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