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抽出隨身佩劍,舉過頭頂高聲喊道:“我雖是謀臣,亦有與陳賊決死之心!誓與集慶共存亡!”
宋濂同樣抽出佩劍,直指身後武將道:“你們難道連劉伯溫(劉基)這樣的謀士都不如嗎?他尚且有玉碎的決心,你們的決心何在?”
身後眾將頓時爆發出震天的吼聲:“誓與集慶共存亡!”
當晚的元帥府,燈火通明。
劉基指著地圖上的秦淮河道:“如果我是陳友諒,一定會選擇經過長江進入秦淮河,直接抵達集慶城牆下,到時候,我們的水軍將直麵陳友諒龐大的水師,毫無勝算。”
宋濂點點頭,指著秦淮河上一個小點:“而現在的秦淮河上,唯一一項能夠阻礙陳友諒入城的,就是這座小橋——江東橋。俞通海率領的水軍,都是漁船,船小且輕快,當時順著秦淮河溜進集慶的時候,根本沒有受到這座小橋的阻礙。可是陳友諒的水軍不同,他的船高大威猛,江東橋的橋洞,根本鑽不過去。”
李善長同意:“那我們就將這座木橋改成石橋,橋上埋伏弓箭手伏擊,將陳友諒逼到這裏跟我們決戰!”
看著李善長手指的位置,朱元璋當時就明白了他們的意思。
龍灣——這就是他們給陳友諒選擇的最佳墓地!
那裏水淺石多,旁邊是一片開闊地,開闊地後方,是一座石頭山,石頭山是打伏擊的天然屏障。朱元璋就是要在這裏,將陳友諒的水師引上岸決戰。隻要他陳友諒敢上岸,那早就埋伏在此處的徐達、湯和、馮氏兄弟等諸將將會毫不客氣的對他進行碾壓。
陸上戰爭,沒人是他們幾個的對手。
當大家眾誌成城的在為決戰做準備的時候,剛剛加入朱元璋陣營的康茂才卻在給陳友諒寫信。
“陛下親啟,臣康茂才已經成功獲取朱元璋信任,並全盤獲悉集慶守備狀況。陸上沿途皆有埋伏,不可輕易上岸。唯有龍灣地帶,四周平曠,並無伏兵。然考慮到我水師強大,還是當以我之長,克敵之短。陛下率領水師從長江入秦淮河,可以直達集慶城下,我軍水師船高炮利,屆時攻克集慶入探囊取物。隻是秦淮河上,有一座木橋,名曰江東橋,陛下率師抵達之日,臣自會帶人前去拆除,為陛下掃清障礙。臣康茂才叩首。”
蠶豆般大小的油燈火焰微微跳動,寫好了書信之後,康茂才長舒一口氣,抬起頭,發現朱元璋正在一臉微笑的看著他。
“寫得不錯。”朱元璋勾起嘴角,拿過康茂才的信,向他抱拳行禮,“之後的事情,還要麻煩您了。”
康茂才放下毛筆,回禮道:“我隻是為天下蒼生略盡微薄之力,何足掛齒。江南義軍,倘若落到陳友諒的手裏,那百姓們,就又要過那種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