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通道:“李思齊雖說有些手段,可是終究沒有多大的名氣和成就。跟察汗、王保保想比,更不在一個檔次上。陳友諒與徐壽輝都是名揚江湖的名帥,拿不下李思齊,我表示懷疑。“
“劉副帥說的對。我對陳友諒有信心。“張士誠道。
“李善長,你說完沒有,說完了就趕快磨墨去,墨汁幹了,你的飯碗就丟了。”人群中不知是誰喊了一句,引起哄然大笑。
朱元璋盯著李善長的眼睛,麵對如此的譏諷,清澈明亮的雙眸之中,竟然依舊平靜的如同秋水一般,做人能夠到達如此境界,心境之高,絕非常人能比。
朱元璋伸手,做了一個請繼續的動作。
李善長點點頭:“李思齊的名聲固然比不上察汗、王保保,甚至連八思爾不花,在朝廷上都比李思齊說話分量重。可是李思齊是漢人。一個漢人,在蒙古人統治的朝廷裏,能夠做到僅次於察汗的副帥職位,你們還覺得他隻是個庸才嗎?如果換做陳友諒,或是徐壽輝,他們在朝廷中,能夠做到李思齊的位置嗎?”
短短幾句話,安靜了周圍一片。
所有人都陷入沉思,腦海中反複琢磨著李善長的話。
李善長沒有停留:“李思齊並不是平庸的將領,相反,他的水平,很有可能在察汗和王保保之上。至於為什麼這麼多年沒有成績。其一,是朝廷內部蒙古勢力對他的打壓。其二,是他自己的保守。漢人打壓漢人,終究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踩著自己同胞的屍骨向上爬,即便是元軍,也會看不起他的。綜上所述,李思齊不是不能打,而是不願意打。陳友諒與徐壽輝圍攻李思齊這麼久,可曾在他手上占到一絲一毫的便宜?幾十萬元軍在他的指揮下,可曾出現過絲毫的差錯?你們都太低估李思齊了。”
一席話出,舉座皆驚。
之前怎麼就沒有發現,這個沉默寡言的瘦小文書,竟然有著這麼深刻的思維呢?
朱元璋笑道:“倘若李思齊妥協呢?”
周圍人沒有明白朱元璋的話,可是李善長卻聽懂了。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在雙方談判的基礎上,留下少量軍隊與李思齊做足表麵文章給朝廷看,背地裏帶領大部隊增援潁州城。李思齊上可以交代朝廷,下可以與江南義軍之間達成協議,保住性命。如果是我,也不會錯過這樣一舉兩得的交易。可是,即便是李思齊妥協,我們潁州城,也守不住。”
“哦?”朱元璋對李善長這個人越來越感興趣了。
李善長的回答簡潔明了:“我們後勤供應跟不上。撐不到援軍到來的時候。”
這一點引起了劉福通的懷疑:“我們後勤供應不上,城外敵軍圍而不打,百萬人馬糧草消耗更是可怕。跟我們拚消耗,他們的後勤補給就跟得上嗎?”
李善長歎了一口氣:“副帥,元軍從來都不需要後勤補給的。他們的糧食,都是就地解決。”
李善長的話讓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氣,他說的沒錯。江南地區的漢人,在元軍鐵騎的眼裏,與牛羊無異,打到哪裏,宰到哪裏,缺糧食就去農民家搶,搶到什麼就是什麼。曾有人這麼形容:元軍過處,斷壁殘垣,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