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異國私生兒的童年
【史海回眸】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有誌者借助於時勢成就英雄大業,成就英雄大業的人可以主宰時勢,把曆史變成帝王將相的家譜。
秦始皇能成為千古一帝,是因為他有幸出生在英雄輩出的時代,那是個大分化、大動蕩、大兼並、大改組的時代,戰爭成為國與國之間關係的主題,兼並與反兼並成為時代潮流,這個時期史稱“戰國”。
戰國時期,群雄並立,互相攻戰,一番兼並之後,有七個諸侯國脫穎而出,它們是魏、齊、楚、燕、趙、韓、秦。
秦始皇是秦國的公子,說他是秦國的公子,有些勉強,一則他的出生有問題,二則他出生後,曾經很不討人喜歡,遠在鹹陽的秦朝公室幾乎忽略了他的存在,因為他的父親子楚本就是個被忽略的人。
實際上,他的父親最先並不叫子楚,而是叫異人,子楚是他時來運轉後重新取的名字。
異人是秦昭襄王的孫子。在秦國曆史上,秦昭襄王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任用範雎為相,“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秦國在他的領導下,對東方六國形成了整體優勢。
秦昭襄王不僅很能幹,而且身體健康,當了56年國君,活了76歲。因為很能活,老是不傳位,活生生把太子給熬死了,太子死後,他的第二個兒子安國君被立為太子,安國君就是異人的父親。
按理說,安國君做了太子,再升一級就是國君,有這樣一個父親,異人的日子應該是充滿陽光,十分幸福的。偏偏安國君雄風不亞於昭襄王,能征善戰,身體棒棒,征服敵人是能手,征服女人也是好手。他妻妾成群,個個都不冷落,大家也很爭氣,不斷給他生孩子,女兒不算,光兒子就生了20多個。
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異人的悲劇在於他既不是長子,又不是幺兒,在20多個兒子中排行居中,加上他的母親夏姬不是安國君的正妻,不受寵,母親不受寵,作為兒子的異人在秦朝公室裏自然不受待見。
更倒黴的是,秦昭襄王的兼並方略是“遠交近攻”,這是範雎為他設計的,也就是大力進攻與秦國毗鄰的韓、魏兩國,擴大領土麵積,與離秦國較遠的燕國,趙國,齊國、楚國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我們知道,韓、趙、魏三國都是從晉國分離出來的,三國同體連肢,一旦韓、魏兩國受到秦國的攻擊,勢必會觸動趙國的敏感神經。為了避免三晉聯合,秦昭襄王與趙國結盟,並把秦國的公子送到趙國作為人質,以體現自己結盟的誠意。就這樣,不受待見的異人就被送往趙國做了人質。
異人到邯鄲後,秦國無人去關心他,趙國對他也不重視,生活非常困頓,遭人白眼,完全成了流落異國的寒酸公子,秦、趙兩國雖說已經結盟,但衝突也偶有發生,秦國在攻打韓、魏兩國時,有時不滿足於眼前的戰果,要順手牽羊一下,氣得趙國咬牙切齒,動不動就拿異人撤氣。
異人在趙國度日如年,在他陷入絕望之時,他生命中的貴人出現了。這個人叫呂不韋,是衛國人,他的身份是陽翟大商人,此時他來到了邯鄲,在邯鄲街頭碰到了窮困潦倒的異人,得知他是秦國公子,頓時兩眼放光,認為“奇貨可居”,可以利用他發大財。
於是,呂不韋登門拜訪異人,開門見山說:“我能光大公子的門庭!”
異人經過了這麼多的劫難,似乎有些心灰意冷,見呂不韋是個商人,商人除了唯利是圖外,還能有啥本事?居然敢口出這等狂言,於是冷笑道:“光大我的門庭?先生還是光大你自己的門庭吧!”
呂不韋見異人不以為然,鄭重其事地說:“公子有所不知,不韋的門庭要靠公子的門庭才能光大!”
異人一聽此言,恍然大悟,知道呂不韋話中有話,於是以禮相待,兩人開始傾心交談。
呂不韋說:“據我所知,公子的祖父秦王已經老了,一旦秦王撒手歸西,公子的父親安國君就會繼承王位。我聽說安國君寵幸華陽夫人,華陽夫人卻沒有自己的兒子,不過,她雖然沒有自己的兒子,卻有權在安國君的20多個兒子中收養一個作為自己的義子,這個義子就是將來的太子。公子在眾兄弟中排行居中,母子都不受安國君寵愛,且長期在國外做人質,一旦秦王去世,安國君繼承了王位,那麼公子就沒有機會與眾兄弟爭奪太子之位了!”
異人聽了這番話非常服氣,深感呂不韋見識不凡,服氣之餘又歎了口氣說:“事情確實如先生所言,但事已至此,我能有什麼辦法呢?不知先生有何見教。”
呂不韋說:“我知道公子客居異國,處境艱難,窮困潦倒,沒有什麼禮物奉獻親人和結交朝中顯貴。但是,不韋慕公子之賢,願出千金為公子西行遊說,疏通安國君和華陽夫人,立公子為繼承人。”
異人聽了這番話非常感激,當即對呂不韋許願:“先生若能幫我玉成此事,我將與先生分享秦國。”
於是,呂不韋送給異人500金,供他改善處境,廣交賓客;又另外拿出500金選購奇珍異寶,然後帶著這些東西前往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