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走了,隻剩下我孤零零的一個人生活。
母後和父皇有了孩子,又是一對雙胞胎,隻不過是兩個小弟弟而已。聽手下的探子回報,這些年,母後和父皇遊遍了大江南北,時不時還做一些行俠仗義之事。母後很是有些奇怪的想法,在冀州開了一些酒店,說是什麼自助餐,父皇也陪著母後瞎鬧,兩人都像是長不大的孩子。
而我,每年的時間,唯有中秋前後,才能與母後一見。
“皇上。”嫻輕輕的給我披上一件衣,輕聲道,“天氣涼了,多穿點衣。”
嫻是我十六歲那年立的皇後,隨著輝王叔的歸隱,我漸漸親政,因此立後之事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幹擾。我很滿意嫻的溫婉,從不多問朝廷政事,對於後宮嬪妃也寬和大度。
可是,我清楚,輝王叔是帶著遺憾而去的。母後當年的委婉拒絕,在我的腦海裏還是有印象。我也反思當年的衝動,博恒哥哥,輝王叔,他們都是母後和父皇至親至愛之人,如若不是因為我是父皇和母後的兒子,斷斷不會保護我,直到我能夠登基稱帝。
“皇上隔幾年便要去一次冀州,臣妾不知那兒到底是有什麼吸引皇上,可是皇上是天子,還是要注意點安全才是。”嫻最近變得有些絮絮叨叨。
宮裏宮外都傳聞,我在冀州有一個心愛的女子,那女子不肯入宮,因此我每隔幾年便要出宮探望。對於這些流言,我向來是不屑,隻是這話從嫻的嘴裏說出來,卻讓我有點反感。“你是皇後,有些事情不應該聽那些奴才們的言語,明白?”
“臣妾不敢。”嫻見我臉色不對,隻能躬身應是。什麼是真愛,在這些後宮嬪妃的身上,我全然領略不到。
我無奈,苦惱,這個世界的人,除了父皇母後,沒有一個人能夠將我視為平常人。
也許父皇和母後離開這個宮廷是有他們的原因,當初父皇平息叛亂,更擊退胡人,如此的功勳算得上是一代明君。
可他們對於這宮廷的規矩卻甚是討厭,父皇和母後的愛更趨向於平民之間的愛,沒有這種地位和權力的束縛。
我漸漸明白了,為什麼父皇願意為了母後,驅逐後宮的三千嬪妃,或許在母後的身上,帶給父皇的是不一樣的感受和冥冥之中早已經注定了的天意。
曾有史官直書,說母後是紅顏禍水,亂國亂君之人。我一怒之下將其斬首,事後母後知道了,對我甚是責怪。我清楚宮中的那些隱秘的留言,說是曾經反叛被殺的魏王叔和如今的輝王叔都對母後傾心不已,還道母後曾經為魏王叔生下過孩子,隻不過這個孩子被魏王叔殺了。
這些史官,總是喜歡捕風捉影,朕的母後,豈容得這些人侮辱。但母後卻一笑了之,對於這些過往的事情似乎很是回味。可父皇總是十分大度,盡管我猜測這些流言是真的,但是父皇似乎從不在乎。
聖駕緩緩的朝著冀州前進,我端坐在龍輦之上,想著這些年父皇和母後的樣子,臉上泛起了笑意。
山水之間,搭著幾處草廬。這些年父皇和母後大多都生活在這裏,過著和普通百姓一樣的生活。我換了一身便裝,漸漸的朝著草廬而去,看到兩人坐在石凳之上,品著香茗。
或許,真愛大抵如此,在父皇和母後的身上,我仿佛感覺到了。
(全文完。請支持三錢新文,《改嫁王妃:王爺請小心》)